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一得之愚

一得之愚

源见“千虑一失”。一点肤浅的见解。常用作谦词。宋岳珂桯史.吴畏斋谢贽启》:“喜拜重来之命,试伸一得之愚。”鲁迅《集外集拾遗.〈越铎〉出世辞》:“吾侪庶士,坐观其成,傥不尽一得之愚,殆自放于国民之外。”


偏正 愚,愚见。常用作谦辞。一点肤浅的见解。语本《史记·淮阴侯列传》:“广武君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李劼人《大波》:“为啥不把~贡献出来,听凭宪台子采择?”△多用作谦辞。→一点见解 →学富五车


【词语一得之愚】  成语:一得之愚汉语词典:一得之愚

猜你喜欢

  • 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一个国家必定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然后别人才来讨伐它。 比喻事变要从自身内部去找原因。语出《孟子.离娄上》:“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

  • 谋身拙为安蛇足,报国危曾捋虎须

    谋身:为自己谋画。安蛇足:出自《战国策.齐策》中的一则寓言故事。有几个人赌喝酒,酒少人多,该给谁喝?于是大家约定,在地上画蛇,谁先画成,就给谁喝。其中一人先画成,拿过酒来准备喝,但看到其他人还未画好,

  • 浸润

    《论语.颜渊》:“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后以“浸润”指谗言。《汉书.王尊传》:“秦听浸润以诛良将,魏信谗言以逐贤守,此皆偏听不聪,失人之患也。”【词语浸润】   汉语大词典:浸润

  • 李斯追悔

    同“李斯忆黄犬”。唐李白《悲歌行》:“秦家李斯早追悔,虚名拨向身之外。”

  • 八百里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汰侈》:“王君夫有牛,名八百里駮,常莹其蹄角。王武子语君夫,我射不如卿,今指赌卿牛,以千万对之。”西晋.王恺有头牛名叫八百里駮,有一回王济同王恺比赛射箭,如果恺胜了,济给一

  • 横行匈奴中

    《史记.季布列传》:“单于尝为书嫚(轻慢)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樊哙所言率十万之师,横行匈奴国中,是为了惩罚匈奴、为吕后出气的话。后因用为咏勇

  • 裹马革

    同“裹尸马革”。宋陆游《寓叹》诗:“裹马革心空许国,不龟手药却成功。”

  • 鶗鴂鸣

    《楚辞》战国楚.屈原《离骚》:“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战国楚诗人屈原《离骚》中以鶗鴂鸟(一名杜鹃)鸣时正值落花时节,以言百花凋零,人心悲哀。后遂用为咏暮春之典。唐.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

  • 颊上添毫

    亦作“颊上三毛”。颊:面颊。毫:毫毛。面颊上加上三根毫毛,形容绘画、文章等作品描绘生动传神。顾恺之(事迹见前“布帆无恙”条)绘画特别讲求传神,每画一幅人物图象,有时好几年都不给画中人点上眼睛。人们问他

  • 不近人情

    不合人之常情。《庄子.逍遥游》:“大有逕庭,不近人情焉。”旧题宋代苏淘《辨奸论》:“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此人之至情也。今也不然,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凡事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