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一钱太守

一钱太守

比喻为官清廉。刘宠字祖荣,东莱牟平(今山东牟平县)人,东汉宗室。东汉后期先后任山东、江西、浙江地方官。所至除苛税,禁查非法,地方大治。离会稽太守任时,百姓依恋不舍,其中五六位老人还各持一百文钱与刘宠以作纪念。刘宠不忍辜负百姓厚意,于是从他们所送的百钱中各选一枚大者收了下来,其余九十九钱仍然还给了送行的百姓。

【出典】:

后汉书》卷76第2478页《刘宠传》:“三迁拜会稽太守,……宠简除烦苛,禁察非法,郡中大化。征为将作大匠。山阴县有五六老叟,龙眉皓发,自若邪山谷间出,人赍百钱以送宠。宠劳之曰:‘父老何自苦?’对曰:‘山谷鄙生,未尝识郡朝。它守时吏发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自明府下车以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年老遭值圣明,今闻当见弃去,故自扶奉送。’宠曰:‘吾政何能及公言也,勤苦父老!’为人选一大钱受之。”

【例句】:

北朝周·庾信《周义兴公萧太墓志铭》:“邓攸清白,见称五鼓之歌;刘宠廉能,名为一钱之郡。”


【典源】 《三国志·吴书·刘繇传》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续汉书》曰:“ (刘宠) 后辟大将军府,稍迁会稽太守,正身率下,郡中大治。征人为将作大匠。山阴县民去治数十里有若邪中在山谷间,五六老翁年皆七八十,闻宠迁,相率共送宠,人赍百钱。宠见,劳来曰:‘父老何乃自苦远来?’皆对曰:‘山谷鄙老,生未尝至郡县。他时吏发求不去,民间或夜不绝狗吠,竟夕民不得安。自明府下车以来,狗不夜吠,吏稀至民间,年老遭值圣化,今闻当见弃去,故戮力来送。’宠谢之,为选受一大钱。故会稽号宠为‘取一钱太守’。其清如是。”《后汉书·循吏列传·刘宠传》亦载,文大略同。

【今译】 后汉刘宠任稽太守,严于律己,约束下属,郡中大治,将调入京任将作大臣。山阴县民听说,有年纪七八十的五六位老翁从距郡城数十里远的若邪山间,一起来送别刘宠,每人带着百钱赠给他。刘宠见了问候说:“父老们何必这么老远跑来?”老人们说:“我们是山野鄙老,生来也没到过郡城。过去官吏时常去乡间搜求,一夜狗吠不停,百姓不得安生。自您任太守以来,夜里狗不再叫,官吏很少到民间,年老遇到这样的太平年月,现听说您要调离,因此勉力来送。”刘宠十分感谢,从每人那里只选了一大钱收下。因此会稽称刘宠为“取一钱太守”。

【释义】 后以此典称颂地方官吏为政清廉爱民。

【典形】 百钱赍、大钱送刘宠、吏不惊犬、刘宠钱、受取一大钱、一钱之郡、一钱掷水、争出若耶溪、不逢问吏、一钱付江水、老人爱君。

【示例】

〔百钱赍〕 清·唐孙华《寿王冰庵太守五十韵》:“去无三宿恋,送有百钱赍。”

〔大钱送刘宠〕 宋·苏轼《次前韵再送周正孺》:“竹马迎细侯,大钱送刘宠。”

〔吏不惊犬〕 北周·庾信《周大将军郑常墓志铭》:“及驱犀节,乃牧雄州,吏不惊犬,人无喘牛。”

〔刘宠钱〕 元·张可久《柳营曲·自会稽迁三衢》:“拜辞了刘宠钱,笑上了子猷船。”

〔受取一大钱〕 明·高启《野老行送陈大尹》:“鸡鸣相送拜道边,愿公受取一大钱。”

〔一钱之郡〕 北周·庾信《周大将军萧公墓志铭》:“岂直邓攸清白,见称五鼓之歌; 刘宠廉能,名为一钱之郡。”

〔一钱掷水〕 明·徐渭《杨会稽公去思》:“一钱亦掷水,三尺只鞭蒲。”


【词语一钱太守】  成语:一钱太守汉语词典:一钱太守

猜你喜欢

  • 漏脯充饥

    用屋漏之水沾过的乾肉来充饥。据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谓脯沾屋漏之水有毒。故“漏脯充饥”比喻只顾眼前,不顾后患。《抱朴子.外篇.嘉遯》:“咀漏脯以充饥,酣鸩酒以止渴。”鸩酒:毒酒。见“漏脯救饥”。[例

  • 南鹏

    同“南溟鹏”。宋黄庭坚《次韵雨丝云鹏》:“安知陇鸟樊笼密,便觉南鹏羽翼低。”

  • 贷监河

    同“贷监河粟”。明徐复祚《投梭记.应聘》:“相公,你赋《长门赋》不愧相如,贷监河真同庄叟。”

  • 劝长星

    《世说新语.雅量》:“太元末,长星见,孝武(司马曜)心甚恶之。夜,华林园中饮酒,举桮(bei同杯)属星云:‘长星!劝汝一桮酒。自古何时有万岁天子?”长星,彗星之属,以曳长尾如彗。古人迷信,见彗星(俗称

  • 簪盍

    同“盍簪”。宋王十朋《蓬莱阁赋》:“天高气肃,秋色平分,簪盍良朋,把酒论文。”【词语簪盍】   汉语大词典:簪盍

  • 讲若画一

    讲:媾的假借字,媾犹和。画一:整齐。意为调和整齐。《汉书.曹参传》:“肖何为法,讲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述补 协调得非常整齐、清楚,有如画一那样简洁方便。《汉书·曹参传》:“萧何为法,~,曹参

  •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雕刻。舍:停止。雕刻时,干干停停,朽木也刻不动,如果持之以恒,哪怕是金石也能雕刻成器。比喻只要有毅力,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达到目的。《晋

  • 野狐外道

    同“野狐禅”。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傥犹于此而无见焉,则是野狐外道,蒙蔽其真识。”【词语野狐外道】  成语:野狐外道汉语大词典:野狐外道

  • 蕴藉风流

    见“风流蕴藉”。【词语蕴藉风流】  成语:蕴藉风流

  • 枫子鬼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下:“南中有枫子鬼,枫木之老者为人形,亦呼为灵枫。”据传,枫树有灵,生长年久者可长成人形,被称作“枫子鬼”或“灵枫”。后人常以此典喻鬼神事。唐.司空图《送流人》:“山林枫子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