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三人一龙

三人一龙

三国志.华歆传》“议论持平,终不毁伤人”裴松之注引三国 魏鱼豢《魏略》:“歆与北海邴原管宁俱游学,三人相善。时号三人为一龙,歆为龙头,原为龙腹,宁为龙尾。”后用为三人友善如一体之典。


【典源】 《三国志·魏书·华歆传》裴松之注引 《魏略》 曰:“歆与北海邴原、管宁俱游学,三人相善,时人号三人为一龙,歆为龙头,原为龙腹,宁为龙尾。”《世说新语·德行》“华歆遇子弟甚整”条注引 《魏略》 曰:“灵帝时 (华歆) 与北海邴原、管宁俱游学相善,时号三人为一龙。谓歆为龙头,宁为龙腹,原为龙尾。”洪亮吉《四史发伏》九:“案时人号三人为一龙,其头腹尾盖以齿之长幼而定。”

【今译】 汉末华歆、管宁、邴原三人为好友,在一起游学读书,当时人称三人为一龙,按照年龄长幼,分别称三人为龙头、龙腹、龙尾。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有声名或几人友好并有声名。

【典形】 高名合作龙、管华称一龙、交朋不成龙、龙身、龙头、成龙让邴。

【示例】

〔高名合作龙〕 清·王士禛《咏史小乐府》之五:“邴管持风节,高名合作龙。”

〔管华称一龙〕 清·顾炎武《孙征君以孟冬葬于夏峰》:“淄渑竟谁知? 管华称一龙。”

〔交朋不成龙〕 宋·陆游《绍兴中与陈鲁山等同游禹庙》:“乡国归来浑似鹤,交朋零落不成龙。”

〔龙身〕 清·黄遵宪《己亥续怀人方》之十七:“编到沅湘耆旧录,难为君称作龙身。”

〔龙头〕 唐·罗隐《寄礼部郑员外》:“班资冠鸡舌,人品压龙头。”


【词语三人一龙】  成语:三人一龙汉语词典:三人一龙

猜你喜欢

  • 徐光乞瓜

    《搜神记》卷一“徐光”:“吴时有徐光者,尝行术于市里。从人乞瓜,其主勿与。便从索瓣,杖地种之。俄而瓜生蔓延,生花成实。乃取食之,因赐观者。鬻者反视所出卖,皆亡耗矣。”此事又见北齐.颜之推《还冤记》。这

  • 宣室召

    《汉书.贾谊传》:“后岁余,文帝思谊,征之。至,入见,上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谊具道所以然之故。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史记.屈原

  • 圣作

    《易.乾》:“圣人作而万物睹。”旧时多为称颂帝王有所作为之词。唐李邕《贺新殿钟鸣表》:“伏见昨宣示于新殿为万姓祈祷,神钟自鸣,是知圣作升闻,天意下降,道开皇极,润及生人。”【词语圣作】   汉语大词典

  • 摩笄

    源见“磨笄”。称后妃殉国自杀。清吴伟业《思陵长公主挽诗》:“国母摩笄刺,宫娥掩袂伤。”【词语摩笄】   汉语大词典:摩笄

  • 羿彀

    《庄子.德充符》:“游于羿之彀中。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王先谦集解:“以羿彀喻刑网,言同居刑网之中,孰能自信无过,其不为刑网所加,亦命之偶值耳。”原指后羿的矢所能射及之处。后以比喻世间尘

  • 相煎萁豆

    源见“七步成诗”。比喻骨肉相残。柳亚子《送巴黎和会代表》诗之二:“善哉佳兵总不祥,相煎萁豆痛肝肠。”

  • 敬姜犹绩

    《国语.鲁语下》:“公父文伯退朝,朝其母,其母方绩(正在纺麻)。文伯曰:‘以歜(chù文伯名)之家而主犹绩,惧忏季孙之怒也,其以歜为不能事主乎!’其母叹曰:‘鲁其亡乎!使僮子备官而未之闻耶?居,吾语汝

  • 三冬问学

    源见“三冬足文史”。谓勤奋读书。明姚夔《勉思行赠吴春秀才》诗:“况尔青年迈等夷,三冬问学功未弥。”

  • 拔类超群

    见“出类拔萃”。元·汤式《一枝花·劝妓女从良》套曲:“任待要片时间~,则除是三般儿结果收因。”【词语拔类超群】  成语:拔类超群汉语大词典:拔类超群

  • 问奇字

    源见“载酒问奇字”。谓从人受学或向人请教。唐韩愈《题张十八所居》诗:“端来问奇字,为我讲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