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不胫而走

不胫而走

孔融《论盛孝章书》:“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胫,小腿。后以“不胫而走”形容事物传布迅速,风行一时。清赵翼瓯北诗话.白香山诗》:“文人学士既叹为不可及,妇人女子亦喜闻而乐诵之。是以不胫而走,传遍天下。”


其他 胫,小腿。没有腿,却能跑。原喻贤才投奔慕贤者。后多喻不需推行、张扬,迅速流传。也比喻东西突然丢失。语本汉·孔融《论盛孝章书》:“正之术,实须得贤,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邓贤《中国知青梦》:“这条消息是被一个成都知青用自制小收音机捕捉到的,然后很快好像长了翅膀一样在第十一团广大知青中~。”△形容没有推行却能迅速传播流行。→不翼而飞。也作“不胫而驰”。


解释胫:小腿。本义表示没有腿却能跑动。后用来形容事物传播迅速,风行一时。

出处东汉·孔融《论盛孝章书》:“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

盛宪,字孝章,东汉三国时期吴地的名士,和孔融是好朋友。孙权的哥哥孙策平定东吴后,把对自己构成威胁的英雄豪杰一一铲除。盛宪曾任吴郡太守,在当地很有名望,影响力不小,因此孙策对他非常忌惮。孔融作为好友,时时为他担心,生怕他被孙策杀掉。

于是有一天,孔融给曹操写了一封信,大力推荐盛宪,希望曹操招纳他。孔融在信中写道:“曹公您致力于匡助和恢复汉室,拯救汉家行将灭绝的宗庙社稷。而拯救汉室的方法,实质在于求得贤士。因为人们的爱好,珠宝玉器即使没有腿脚,都能自己到来。何况贤人自己有腿脚,只要真心求贤,哪能得不到呢?如今海内名士,凋零衰落,只有会稽的盛孝章还活着。但孝章现在被孙策压制束缚,妻儿也不在身边,孤单危险,忧愁困苦时刻伴随着他,假如忧愁能让人损伤的话,他恐怕都活不了多长时间了。假如曹公您能派一位使者,拿着您的征召命令,那么不但可以为自己招来一位贤士,而且可以成全我们的朋友之道。”

曹操采纳了孔融的意见,征召盛宪为骑都尉,但命令尚未到达,盛宪就被孙权杀害了。

近义不翼而飞

反义鲜为人知

例句

白居易的诗文浅近平易,就连老人和小孩子也都喜欢诵读。因此不胫而走,传遍天下。


【词语不胫而走】  成语:不胫而走汉语词典:不胫而走

猜你喜欢

  • 难兄难弟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之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刘孝标注:“一作‘元方难为弟,季方难为兄’。”意谓元方卓

  • 宋家邻

    同“宋玉东墙”。唐方干《赠美人》诗之四:“昔岁曾为萧史伴,今朝应作宋家邻。”

  • 羊质虎皮,见草而悦,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

    本来是羊,披上了虎皮,但本性未改,看见青草就喜悦,看见豺狼就发抖,忘记了自身所披的虎皮外衣。 表示羊虽化装成虎,也不改变怯弱的本性。语出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悦,见豺而战,忘其

  • 郢客词

    同“郢中曲”。清孙枝蔚《曾庭闻同客延令别予先归凄然有赠》诗之五:“且和《巴人》调,休高郢客词。论文遭侧目,飘泊竟何为?”【词语郢客词】   汉语大词典:郢客词

  • 下凤皇

    《汉书.黄霸传》:“有诏归颍川太守官,以八百石居治如其前。前后八年,郡中愈治。是时凤皇神爵数集郡国,颍川尤多。”古人认为“凤凰来集”是祥瑞之兆。汉人黄霸为颍川太守,为政清廉,郡中大治,因而凤凰飞集颍川

  • 郢刃

    源见“郢匠挥斤”。指删改。五代齐己《山中春怀》诗:“所得或忧逢郢刃,凡言皆欲夺天机。”【词语郢刃】   汉语大词典:郢刃

  • 云翼

    源见“鲲鹏展翅”。称大鹏的翅膀。亦借指远大的志向、抱负。晋郭璞《游仙诗》之八:“仰思举云翼,延首矫玉掌。”唐卢纶《书情上大尹十兄》诗:“海鳞方泼剌,云翼暂徘徊。”也形容连成一大片的样子。《文选.郭璞〈

  • 尧天舜日

    《论语.泰伯》:“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南朝梁.沈约《四时白紵歌.春白紵》:“佩服瑶草驻容色,舜日尧年欢无极。”孔子以为尧能法天以推行教化。后用以称

  • 路叟之忧

    汉刘向《说苑.敬慎》载:孔子在路途中听到丘吾子哭声甚悲,问其故,“丘吾子对曰:‘吾有三失。’孔子曰:‘愿闻三失。’丘吾子曰:‘吾少好学问,周遍天下,还后,吾亲亡,一失也;事君奢骄,谏不遂,是二失也;厚

  • 鸠僭鹊巢

    同“鸠居鹊巢”。《醒世恒言.张孝基陈留认舅》:“若是小婿承受,外人必有逐子爱婿之谤。鸠僭鹊巢,小婿亦被人谈论。”见“鸠居鹊巢”。《醒世恒言》卷17:“若是小婿承受,外人必有逐子爱婿之谤。~,小婿亦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