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两斧伐孤树

两斧伐孤树

比喻一事物同时遭受来自两方面的损害。此典指元武宗极度酗酒好色,自损其身。元武宗(1281-1311年),名海山,忽必烈曾孙,元朝第七位皇帝。大德三年(1299年),奉叔皇成宗之命,总兵漠北,屡败叛王海都等兵。成宗死后,率兵南返,即皇帝位。武宗对贵族功臣滥赐金银钞帛,滥封王爵官职,又纵情酗酒,沉湎女色。一天,中书平章政事阿沙不花见武宗面容日渐憔悴,上奏道:“陛下不考虑祖宗托付的江山之重,不考虑天下百姓的深切仰望,一味贪图酗酒和女色。这如同两把斧子砍伐一棵树,没有不倒仆的。”武宗听罢,一面称赞其忠直,一面又赏酒给阿沙不花吃。被婉言谢绝。后武宗终为酒色所害,在位不足五年,即死去。

【出典】:

元史》卷136《阿沙不花传》3299页:“帝又尝御五花殿……阿沙不花见帝容色日悴,乃进曰:‘八珍之味不知御,万金之身不知爱,此古人所戒也。陛下不思祖宗付托之重,天下仰望之切,而惟糵是沉,姬嫔是好,是犹两斧伐孤树,未有不颠仆者也。且陛下之天下,祖宗之天下也,陛下之位,祖宗之位也,陛下纵不自爱,如宗社何?’帝大悦曰:‘非卿孰为朕言。继自今毋爱于言,朕不忘也。’因命进酒。阿沙不花顿首谢曰:‘臣方欲陛下节饮而反劝之,是臣之言不信于陛下也,臣不敢奉诏。’左右皆贺帝得直臣。”


猜你喜欢

  • 头巾漉酒

    源见“酒漉纱巾”。用头巾滤酒取饮。形容洒脱不羁的生活。唐雍陶《寄永乐殷尧藩明府》诗:“头巾漉酒临黄菊,手版支颐向白云。”

  • 润础

    《淮南子.说林训》:“山云蒸,柱础润。”古人从实践中观察到基础湿润是雨将来到。后遂用为咏雨之典。唐.刘言史《广州王园寺伏日即事寄北中亲友》诗:“望霖窥润础,思吹候生条。”

  • 还家绣衣

    源见“衣绣夜行”。旧时指中功名或居高位返回家乡。明高启《死亭湾》诗:“一旦谒帝阍,还家绣衣新。”

  • 种瓜青门

    源见“东陵瓜”。谓退官归隐田园。清袁枚《老将行》:“朝听禅白社,暮种瓜青门。”

  • 太山北斗

    太山为五岳之首,北斗为众星所拱,故常用以比喻众所崇仰的人。宋 施德操《北窗炙輠》卷上:“陈伯修作《五代史序》……欧公在天下如太山北斗,伯修自揣何如,反更作其序,何不识轻重也。”参见“泰山北斗”。见“泰

  • 嘘嗒

    《庄子.齐物论》:“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荅,通“嗒”。后因以“嘘嗒”谓静息养神。宋叶適《孟达甫墓志铭》:“达甫老,退食闲居,隐几嘘嗒。”

  • 担簦

    《史记.虞卿列传》:“虞卿者,游说之士也。蹑蹻檐簦说赵孝成王。“簦”方指斗笠。据《史记》记载,战国时虞卿曾背着斗笠不惜远程奔波之劳游说赵孝成王。后以“担簦”喻奔波辛劳。唐.李群玉《登宜春醉宿景星寺寄郑

  • 曲辕树

    源见“樗栎”。喻因平庸而远祸者。北周庾信《和张侍中述怀》“虽欣曲辕树,犹惧雕陵鹊。”

  • 然藜太乙

    同“青藜太乙”。清黄景仁《元夜独登天桥酒楼醉歌》:“然藜太乙游傍谁?吃齑宰相何人哉?”

  • 声动梁尘

    《太平御览》卷五七二引《刘向别录》:“汉兴以来,善歌者鲁人虞公,发音清哀,盖动梁尘。”后因以“声动梁尘”譬喻乐声或歌声的音调极为动人。《鲁迅全集》卷七《赠人二首》其二:“秦女端容理玉筝,梁尘踊跃夜风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