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五丁开道

五丁开道

艺文类聚》卷七引汉扬雄《蜀王本纪》:“天为蜀王生五丁力士,能献山,秦王(秦惠王)献美女与蜀王蜀王遣五丁迎五女。见一大蛇入山穴中,五丁并引蛇,山崩,秦五女皆上山,化为石。”又卷九四引同书:“秦惠王欲伐蜀,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牛能大便金。牛下有养卒,以为此天牛也,能便金。蜀王以为然,即发卒千人,使五丁力士,拖牛成道,致三枚于成都。秦得道通,石牛力也。后遣丞相张仪等,随石牛道伐蜀。”后因以“五丁开道”为咏力士改造山川的典故。明高启《喜闻王师下蜀》诗:“不假五丁开道远,俄看万甲积山齐。”


【典源】 汉·扬雄《蜀王本纪》:“天为蜀王生五丁力士,能徙蜀山。王无五丁,辄立大石,长三丈,重千钧,号曰石牛,千人不能动,万人不能移。”《秦惠王本纪》曰:“秦惠王欲伐蜀,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牛能大便金牛下,有养卒以为此天牛也,能便金。蜀王以为然,即发卒千人,使五丁力士拖牛成道,致三枚于成都。秦道得通,石牛之力也。后遣丞相张仪等,随石牛道伐蜀焉。”“于是秦王知蜀王好色,乃献美女五人于蜀王,蜀王爱之,遣五丁迎女。还至梓潼,见一大蛇入山穴中,一丁引其尾不出,五丁共引蛇,山乃崩,压五丁,五丁踏地大呼,秦王五女及迎送者皆上山,化为石。”《华阳国志·蜀志》、《水经注·沔水注》亦载,文略。

【今译】 传说古代蜀国有五名大力士,能够搬移山岳。秦惠王想要伐蜀,刻成五头石牛,将金子放在牛后。蜀人见了,以为石牛能便出金子。蜀王于是派兵卒千人,使五丁力士拖石牛回来,开成一条道路,将其中三头拖到成都。这样秦蜀之间有路可通,秦王派张仪等人,随石牛道攻伐蜀国。又说秦王知道蜀王好色,于是献五名美女给蜀王,蜀王喜爱,派五丁去迎美女。回到梓潼时,见一条大蛇钻入山洞,一名力士拉住蛇尾,但拽不出来,五名力士一起去拉,结果山崩,压住五丁,五丁大叫五名美女及迎女的人都躲避上山,而化为石。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蜀地、蜀道事; 也用以指力士。

【典形】 地崩山摧、开山力士、金牛、金牛假道、山崩蜀道、石路五丁开、 蜀郡五丁、 蜀山蛇、 五丁、 五丁开道、五丁凿、开险五丁、五丁愁、五丁力尽、秦开蜀道。

【示例】

〔地崩山摧〕 唐·李白 《蜀道难》:“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开山力士〕清·丘逢甲《南汉敬州修慧寺》:“破敌神兵退六甲,开山力士驱五丁。”

〔金牛〕 北周·庾信《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开金牛之道,通牧马之关。”

〔金牛假道〕 清·丘逢甲《叠韵答潘兰史送别》之二:“金牛假道愁窥蜀,石马传文诧共槽。”

〔山崩蜀道〕 唐·崔融《嵩山启母庙碑》:“山崩蜀道,台候妇而无归。”

〔石路五丁开〕 唐·骆宾王《饯郑安阳入蜀》:“剑门千仞起,石路五丁开。”

〔蜀郡五丁〕 唐·骆宾王《兵部奏姚州破贼露布》:“楚人三户,蜀郡五丁。气拥玄云,精贯白日。”

〔蜀山蛇〕 唐·李商隐《咏史》:“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五丁〕 唐·李白《大猎赋》:“使五丁摧峰,一夫拔木。下整高颓,深平险谷。”

〔五丁开道〕 明·高启《喜闻王师下蜀》:“不假五丁开道远,俄看万甲积山齐。”

〔五丁凿〕 元·柳贯《袁伯长侍讲同赴北都》:“腰无两鞬属,道有五丁凿。”


猜你喜欢

  • 长门闭

    同“长门深闭”。唐张祜《读池州杜员外杜秋诗》:“可知不是长门闭,也得相如第一词。”

  • 风行水上

    风在水上运行。 比喻文章自然流畅。语出《易.涣》:“象曰:风行水上,涣。”明.王世贞《归太仆赞》:“风行水上,涣为文章。”明.李贽《焚书.杂述.杂说》:“风行水上之文,决不在于一字一句之奇。”清.刘

  • 东山起

    南朝.宋.刘义庆撰《世说新语.排调》:“谢公(谢安,字安石)在东山(指会稽东山,地在今浙江上虞县西南),朝命屡降而不动。后出为桓宣武(桓温)司马,将发新亭,朝士咸出瞻送。高灵时为中丞,亦往相祖。先时多

  • 巢倾卵破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 庾尘

    同“庾公尘”。宋京镗《满江红.次卢漕高秋长短句并呈都大》词:“西风正好狂吹帽,庾尘那解关吾事。”【词语庾尘】   汉语大词典:庾尘

  • 太平无象

    象:表征、标准。太平盛世没有一定标准。后以此典形容太平景象,或指统治者自欺欺人,粉饰太平。亦称“无象太平”。语出唐大臣牛僧儒之口。牛僧儒(779-848年)字思黯,其籍贯一说为安定鹑觚(chúngū纯

  • 天上瑞麟

    同“天上石麟”。宋晁端礼《喜迁莺》词:“挺秀金芝,传芳玉叶,天上瑞麟重睹。”

  • 名覆金瓯

    同“名动金瓯”。宋石孝友《望海潮.元日上都运鲁大卿》词:“更德标银管,名覆金瓯。共看朝天路隐,归拜富民侯。”【典源】 唐·李德裕 《次柳氏旧闻》:“(唐)玄宗善八分书,凡命相,皆先以御笔书其姓名,置案

  • 人谁无过

    人又有谁没有过失? 表示任何人都免不了有过错。语出《左传.宣公二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宋.苏轼《上皇帝书》:“且大时不齐,人谁无过?国君含垢,至察无徒。”【词语人谁无过】  成语:

  • 龄梦

    源见“周王梦”。指寿命。赵朴初《周总理挽诗》:“艰难尽瘁身,忧勤损龄梦。”【词语龄梦】   汉语大词典: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