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井底之蛙

井底之蛙

同“井蛙”。元关汉卿《裴度还带》二折:“如今有等轻薄之子,重色轻贤,真所谓井底之蛙耳。”


偏正 生活在井底的青蛙只看见很小一块天。比喻阅历浅短的人。语本《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柳建伟《王金栓上校的婚姻》:“我长这么大还没见过真火车,我确实是一个~。”△贬义。多用于表示人的经历短浅,见闻浅陋。→坐井观天 拘墟之见 井蛙醯鸡↔见多识广 高瞻远瞩 立地书橱 博物君子。也作“井底蛤蟆”、“井底蛙”、“井底鸣蛙”。


【典源】《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公子牟隐机大息,仰天而笑曰:‘子独不闻夫坎井之蛙乎?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 出跳梁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zhou)之崖; 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 还虷蟹与科斗,莫吾能吾也。且夫擅一壑之水, 而跨��坎井之乐, 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 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 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于是坎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东观汉记·马援》:“时公孙述称帝,(隗)嚣使(马)援往观之。援素与述同乡里,相善,以为至当握手迎如平生,而述方盛陈陛卫,以延援入,……(援) 因而辞归,谓嚣曰:‘子阳井底蛙耳,不如专意东方。’”《后汉书·马援列传》亦载。

【今译】《庄子》中讲,井底之蛙不可以和它谈论大海,是由于它受到所居之地的局限。公孙龙和公子魏牟一起议论圣贤之道,公子魏牟倚案叹息,仰天而笑说:“你不曾听说过浅井中的青蛙吗?它对东海中的鳖说:‘我真快乐啊!我出来就在井栏上面跳来跳去,进去就在井壁的砖缝里休息。跳入水中,水浸到我的腋窝和下巴,踏到泥里,泥埋没了我的脚背; 看看孑孓、蝌蚪,都不如我啊。况且我独占一坑之水,独享一井之乐,这也快活到极点了,你何不进来看看呢?”东海里的鳖左脚还没进去,右膝已经绊住了,于是迟疑着退了回去,对井蛙讲起了大海:‘千里之遥远,也形容不了它的广; 千仞之高,也形容不了它的深。夏禹时十年九涝,而海水并未增加多少,商汤时八年七旱,海水并未减少多少。可见,时间长短、雨量多少都影响不了海水。生活在如此无边无际的大海里,才是最快乐的啊。’听到这些,井蛙惊恐羞愧,茫然若有所失。”后汉时公孙述在蜀地称帝,隗嚣派马援前去探看虚实。马援和公孙述从小是邻居,关系很好,马援原以为他俩多年不见,公孙述一定会握手相迎,亲热如初,可是公孙述却先陈列仪仗,然后才以君臣之礼相见。马援辞归对隗嚣说:“公孙述 (字子阳) 不过是个井底之蛙,我们不如为东方的刘秀效力。”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见闻狭隘,妄自尊大的人。

【典形】 井底鸣蛙、井底蛙、井蛙、坎井、坎蛙、蛙井喜、坐井蛙、蛙在井、坐蛙井、井中蛙。

【示例】

〔井底鸣蛙〕 元·郑廷玉《看钱奴买冤家债主》:“你自尊自大无高下,真乃是井底鸣蛙,穷汉肚肠些娘大。”

〔井底蛙〕 清·黄鷟来《短歌赠友》:“伏波脱身出西蜀,子阳传笑井底蛙。”

〔井蛙〕 元·白朴《水调歌头》:“堪笑井蛙裈虱,不道人生能几,肝肺自相雠。”

〔坎井〕 清·赵执信《始见海》:“半生在坎井,跬步临津涯。”

〔坎蛙〕 清·顾炎武《酬李处士因笃》:“自哂同坎蛙,难佐北溟浪。”

〔蛙井喜〕宋·黄庭坚《次韵答邢敦夫》:“方求无津涯。不作蛙井喜。”

〔坐井蛙〕 宋·苏轼《南禅长老和诗不已》:“那将坐井蛙,面比谈天衍。”


【词语井底之蛙】  成语:井底之蛙汉语词典:井底之蛙

猜你喜欢

  • 聚蚁功名

    源见“南柯梦”。指梦中功名。元 赵孟?《苏武慢》词:“细看来聚蚁功名,战蜗事业,毕竟又成何济!”

  • 半路出家

    比喻中途改行。《醒世恒言.十五贯戏言成巧祸》:“有个官人,姓刘名贵,字君荐,祖上原是有根基的人家。到得君荐手中,却是时乖运蹇。先前读书,后来看看不济,却去改业做生意,便是半路上出家的一般。”偏正 比喻

  • 彘肩斗酒

    《史记.项羽本纪》:“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

  • 一榻高悬

    源见“陈蕃榻”。表示敬重贤才或礼遇宾客。宋曾巩《送关远赴江西》诗:“一榻高悬宾阁峻,二龙俱化县池空。”

  • 鹊驾

    同“鹊桥”。明 王錂《春芜记.团圆》:“度春风欢娱百年,星河鹊驾高悬。”明高濂《玉簪记.占儿》:“若论此卦问男儿的,他禹门三跃鱼龙变;问女儿的,鹊驾重逢牛 女欢。”【词语鹊驾】   汉语大词典:鹊驾

  • 代耕

    《礼记.王制》:“诸侯之下士,视上农夫,禄足以代其耕也。”旧时官吏不耕而食,因称为官食禄为“代耕”。汉荀悦《汉纪.惠帝纪论》:“先王之制禄也,下足以代耕,上足以克祀。故食禄之家,不与下民争利,所以厉其

  • 寇瑊交子

    元.脱脱等《宋史.食货志》下:“交子之法,盖有取于唐之飞钱。真宗时,张咏镇蜀,患蜀人铁钱重,不便贸易,设质剂之法,一交一缗,以三年为一界而换之。六十五年为二十二界,谓之交子,富民十六户主之。后富民赀稍

  • 家道壁立

    见“家徒四壁”。《南史·徐孝克传》:“陈亡,随例入长安。~。”【词语家道壁立】  成语:家道壁立汉语大词典:家道壁立

  • 总角

    《诗.齐风.甫田》:“婉兮娈兮,总角丱兮。”孔颖达疏:“总角聚两髦,言总聚其髦以为两角也。”古时儿童束发为两结,向上分开,形状如羊角,故称。后因以“总角”为借指童年之典。晋 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

  • 章台坠鞭

    唐白行简《李娃传》载:唐时荥阳公子在长安妓女所居的章台街 鸣珂里,看到姿容俊美的李娃,一见钟情,就停住车马,故意使马鞭坠地,等待随从拾取。后因以“章台坠鞭”为留连于一见钟情之女子的典故。宋晁补之《离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