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入不敷出

入不敷出

敷(fū夫):够;足。此典是边宝泉提出清光绪年间的财政收入不够支出。边宝泉(?-1898年),字润民,镶红旗汉军人。同治二年(1863年)进士。同治十一年(1872年)任浙江道监察御史,上奏弹驳李鸿章进献瑞麦为平常所见,不足为异,直声闻名于当时。光绪九年(1883年),升陕西巡抚。尚书阎敬铭提议陕西收入、放出粮米改变办法而征收折色(中国历代赋税征收原定之财物称本色,清代折色专指改征白银),边宝泉坚持认为不可以,因此他说:“谷粮数量有定额,现在如果改征折色银两,所征收必须有所减少,民众方才乐意,所放出必须加多于以前,而士兵才足够费用。国家财政收入不够支出,一时间勉强弥缝补助亏空,以后又将从哪里偿还?去年大饥荒,最后依靠浙江道粮仓储存的粮食,才能救济受灾人活存下来。而今若是将征收粮食和储存粮食都改去了,恐怕饥歉荒年再一次来到,那就更加没有可以倚仗的了。”皇帝认为边宝泉的议论是对的。

【出典】:

清史稿》卷448《边宝泉传》12521、12522页:“尚书阎敬铭议陕西收放粮米改征折色,宝泉持不可,以谓:‘谷数有定,今改折色,所收必有减于昔而民始乐从,所放必加多于前而兵乃足用。入不敷出,一时强为弥补,后将何所取偿?昔岁大饥,终赖道仓储粟,多所全活。今并此而去之,恐饥馑洊(jiàn健,再;一次又一次)臻(zhēn真,到来),益无可恃。’上韪其议。”

【例句】:

蔡东藩《宋史通俗演义》8回:“太祖却遣一密使,传谕汉超道:‘你亟还民女,并清偿贷款,朕暂从宽典。此后慎勿再为!如果入不敷出,尽可告朕,何必向民借贷哩!” 巴金《谈〈家〉》:“即使他们放不下太太、少爷的架子,每月开支,也不会‘入不敷出’。”


主谓 敷,够,足。收入不够支出。魏孔明、张厚《百年聚春园》:“其父郑天贵在春发11岁时,就见背而去,遗下春发母子相依为命,虽省吃俭用,仍~,勉强维持年余,终于坐吃山空。”※敷,不要写成“付”。△贬义。多用于描写生活贫困。→捉襟见肘寅吃卯粮 左支右绌 ↔绰绰有余 腰缠万贯。也作“入不支出”、“入少出多”。


【词语入不敷出】  成语:入不敷出汉语词典:入不敷出

猜你喜欢

  • 举案与眉齐

    同“举案齐眉”。宋苏轼《续丽人行》:“君不见孟光举案与眉齐,何曾背面伤春啼。”

  • 袁安卧

    同“袁安高卧”。宋苏舜钦《答宋太祝见赠》诗:“穷冬三日雪,旅肠迫枯饿。不免东郭行,难效袁安卧。”【词语袁安卧】   汉语大词典:袁安卧

  • 坏裳为袴

    《南史.刘穆之传》:“武帝克京城,从何无忌求府主簿,无忌进穆之。……(穆之)反室坏布裳为裤往见帝。”袴,即袴褶之袴,上服褶下缚袴,外不用裘裳,便于骑乘,为军中之服。宋武帝刘裕攻克建业后,请何无忌推举一

  • 枯鳞

    同“涸辙之鲋”。《隋书.王孝籍传》:“伏惟明尚书公动哀矜之色,开宽裕之怀。咳唾足以活枯鳞,吹嘘可用飞穷羽。”【词语枯鳞】   汉语大词典:枯鳞

  • 思莼

    同“思鲈莼”。宋陈与义《次韵谢文骥主簿见寄兼示刘宣叔》:“能复几寒暑,思莼久未决。”明周履靖《锦笺记.赴闽》:“几载戎衣满战尘,雄心拼裹革,肯思莼?”【词语思莼】   汉语大词典:思莼

  • 旰食宵衣

    参见:旰食见“昃食宵衣”。唐·陈鸿《长恨歌传》:“玄宗在位岁久,倦于~,政无大小,始委于右丞相。”※旰,不读作gān。【词语旰食宵衣】  成语:旰食宵衣汉语大词典:旰食宵衣

  • 逐瘈狗

    《左传.襄公十七年》载:宋国华阅死后,他的弟弟华臣欺阅子皋比家衰弱,派人要把皋比家的总管华吴杀死。他派了六个人,用铍在宋国城门附近合左师(即向戌,官为左师,因其采邑在合乡,故称合左师)家的屋后把华吴杀

  • 湘妃泪尽

    同“湘妃怨”。唐贾岛《赠人斑竹拄杖》诗:“莫嫌滴沥红斑少,恰是湘妃泪尽时。”

  • 疑璧

    源见“张仪舌”。指不白之冤。唐骆宾王《幽絷书情通简知己》诗:“绝缣非易辨,疑璧果难裁。”

  • 乌焰

    源见“三足乌”。指红日。唐罗邺《冬日旅怀》诗:“乌焰才沉桂魄生,霜阶拥褐暂吟行。”【词语乌焰】   汉语大词典:乌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