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入幕之宾

入幕之宾

幕:帷幕。能进入帷幕内的客人,比喻亲信人物,后幕僚称为幕宾。郗超(336-377年),高平金乡(今属山东)人,字景兴,一字嘉宾。为桓温参军,深见信任。时桓温权势煊赫,气焰熏天。渐有代晋自立之心,常言:“男儿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晋孝武帝宁康元年(373年)二月,桓温由地方回到朝中,朝廷派吏部尚书谢安,侍中王坦之在新亭迎接他。京城中盛传桓温将加害二人。王坦之非常害怕,汗流沾衣,以至手笏都拿倒了。谢安却非常从容,对桓温说:“我听说诸侯有道,应在四邻守卫,为何还在墙后安置人呢?”恰在此时,风吹帐起,露出了正在窃听的郗超。谢安不无讥讽地笑着说:“郗超可算得上入幕之宾了。”

【出典】:

晋书》卷67《郗超传》1803页:“温怀不轨,欲立霸王之基,超为之谋。谢安与王坦之尝诣温论事,温令超帐中卧听之,风动帐开,安笑曰:‘郗生可谓入幕之宾矣。’”

【例句】: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12:“东坡自此将佛印愈加敬重,遂为入幕之宾。”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16回:“承他屈尊优待,殷勤款洽,莫非要弟为其入幕之宾否?”


偏正 幕,帐幕。宾,客人。泛指幕僚或亲近的人。语出《晋书·郗超传》:“谢安与王坦之尝诣(桓)温论事,温令超帐中卧听之,风动帐开,安笑曰:‘郗生可谓入幕之宾矣!’”《醒世恒言》卷12:“东坡自此将佛印愈加敬重,遂为~。”△用于描写心腹亲信。


【词语入幕之宾】  成语:入幕之宾汉语词典:入幕之宾

猜你喜欢

  • 付波臣

    《庄子.外物》:“我东海之波臣也(波臣,水族中臣仆奴隶的称谓),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庄周曾因穷困向身为监河侯的朋友借粮,此人不愿借给他,却说“等收来赋税借给三百金”。庄周很生气,就以一个涸辙之鲋

  • 甑中生尘

    源见“甑尘釜鱼”。形容贫穷无食。金元好问《送高信卿》诗:“今年移家入城市,甑中生尘釜生鱼。”

  • 千人之诺诺,不若一士之谔谔

    诺诺:连声答应,形容人之顺从。谔谔:直言争论。 一千个人唯唯诺诺,抵不上一个人敢说敢讲。 表示直言极谏的人才难得。语出《史记.商君列传》:“商君曰:‘子观我视秦也,孰与五羖大夫贤?’赵良曰:‘千羊

  • 鼎象

    源见“禹鼎”。指夏禹以百物之象铸于鼎,使民知善恶。明唐顺之《零陵县知县题名记》:“是则其为令也,善而名之也,甚于旂常之载焉;其为令也,恶而名之也,甚于鼎象之铸焉。”【词语鼎象】   汉语大词典:鼎象

  • 三户赶豺狼

    同“三户亡秦”。柳亚子《赠李瑞熙》诗:“袖底田郎诗谶壮,好凭三户赶豺狼。”

  • 时哉时哉

    得其时呀!得其时呀! 表示对时运好的赞叹。语出《论语.乡党》:“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唐.陈子昂《昭夷子赵氏碣颂》:“然则大运之所来,时哉时哉!”

  • 甚嚣尘上

    原指作战时人声喧扰,尘埃飞扬。后以比喻坏人坏事闹得喧嚣一时,乌烟瘴气。公元前575年年,晋楚两国打了一场鄢陵之战。战争开始前,楚共王登上楼车瞭望晋军。太宰伯州犁侍立于楚王身后。楚共王边看边说:‘有人骑

  • 尧夫安乐

    42` 源见“安乐窝”。指宋邵雍平凡而安逸舒适的住处。尧夫,宋邵雍之字。清张文虎《梧桐树.题钱湛园小隐书窝图》套曲:“佳名谁领,便尧夫安乐,也难厮并。”

  • 八十思乡

    《汉书.贡禹传》:“臣禹犬马之齿八十一,血气衰竭,耳目不聪明,非复能有补益,所谓素餐尸禄洿朝之臣也。自痛去家三千里……”后以“八十思乡”谓年老思归乡里。宋刘辰翁《沁园春》词:“他年老,三千里外,八十思

  • 尸鸠之仁

    见“尸鸠之平”。《三国志·魏书·任城威王彰传》:“七子均养者,~也。”【词语尸鸠之仁】  成语:尸鸠之仁汉语大词典:尸鸠之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