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兵不血刃

兵不血刃

谓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荀子认为,战争是实现仁义的手段。他说,尧伐欢兜,舜伐有苗,禹伐共工,汤伐夏桀,文王伐崇,武王伐纣,上述四帝、两王都是以仁义之兵行于天下。因而,附近的人因其推行善政而服从其领导,远方的人因仰慕其德行而前来投奔,武器上没有一点血迹,远近已来归服,功德极盛,恩惠遍及四方。

【出典】:

《荀子·议兵》:“故仁人之兵,所存者神,所过者化,若时雨之降,莫不说喜。是以尧伐欢兜,舜伐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此四帝、两王皆以仁义之兵行于天下也。故近者亲其善,远方慕其德,兵不血刃,远迩来服,德盛于此,施及四极。”

【例句】:

尉缭子·武议》:“武王不罢士民,兵不血刃,而克商诛纣。” 唐·房玄龄《晋书·王濬传》:“濬自发蜀,兵不血刃,攻无坚城。”


主谓 兵,兵器。兵器上没有沾血。《荀子·议兵》:“故近者亲其善,远方慕其德,~,远迩来服。”△用于表示未经激烈战斗就取得了胜利。→不战而胜↔血流漂杵 血流成河。 也作“兵无血刃”、“军不血刃”。


解释兵:兵器。兵器上没有沾血。指未经交锋或激战而取得胜利。

出处荀子·议兵》:“故近者亲其善,远方慕其德,兵不血刃,远迩来服。”

荀子的学生陈嚣问荀子:“先生您谈论用兵之道的时候,经常把仁义作为根本。仁的意思就是爱人,义的意思就是遵循道理,既然这样,那为什么还要用兵呢?因为在我看来,用兵的原因就是为了争夺啊。”

荀子说:“仁的意思就是爱人,正因为爱人,所以就憎恶别人危害它;义的意思就是遵循道理,正因为遵循道理,所以就憎恶别人弄乱它。这么说来,用兵的原因就是为了禁止暴横,消除危害,并不是为了争夺。因此,仁人的军队,停留的地方会得到全面治理,经过的地方会受到教育感化,就像及时雨一样,没人不喜欢。尧、舜、大禹、商汤、文王、武王,这两帝四王都是用仁义的军队驰骋于天下,所以近处喜爱他们的善良,远方仰慕他们的道义,兵器上连血都没有沾染,远近的人就来归附了。《诗经》上说:‘君子忠于仁义,坚持道义,正因为这,所以才长久地坐镇国家。’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近义不战而胜

反义浴血奋战

例句

人民解放军兵不血刃,就解放了这个城市。


【词语兵不血刃】  成语:兵不血刃汉语词典:兵不血刃

猜你喜欢

  • 老龟煮不烂,延祸及枯桑

    同“老龟祸枯桑”。唐白居易《杂感》诗:“老龟煮不烂,延祸及枯桑。城门自焚爇,池鱼罹其殃。”

  • 事齐事楚

    《孟子.梁惠王下》:“滕,小国也,间于齐 楚,事齐乎?事楚乎?”后因以“事齐事楚”喻国家无自主权而依附大国。邹容《革命军》一章:“吾悲夫吾同胞之成事齐事楚任人掬抛之天性也。”并列 比喻国家不能独立自主

  • 不周山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山名。战国楚屈原《离骚》:“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王逸注:“不周,山名,在昆仑山西北。”《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项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山海经

  • 久要不忘

    《论语.宪问》:“见利思义,见危受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孔子的学生子路,问什么样的人是“全人”(“成人”即“全人”,各方面都好的人)。孔子认为,现在的所谓“全人”,不必要象我刚才

  • 徙木为信

    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战国时秦商鞅变法,“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 坐而待弊

    同“坐以待毙”。《新五代史.任圜传》:“然坐而待弊,曷若伏而俟命。”见“坐以待毙”。【词语坐而待弊】  成语:坐而待弊汉语大词典:坐而待弊

  •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春睡不觉天晓,到处听到鸟雀的啼叫。 形容春光明媚,春睡香甜。语出唐.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王增年《北京有“招鸟工程”》(《中国青年报》1993年6月13

  • 积雪封霜

    《南史.齐江夏王锋传》:“常忽忽不乐,著《修柏树》以见志,曰:‘……冲风不能摧其枝,积雪不能改其性。’”晋陆机《拟兰若生朝阳》诗:“嘉树生朝阳,凝霜封其条。”后以“积雪封霜”形容操守高洁坚贞。唐骆宾王

  • 破釜沉舟

    釜(fǔ府):饭锅。此典指项羽率楚军北上救赵,渡漳河(今河北、河南两省边境),项羽命令楚军砸破饭锅、凿沉渡船,表示决心死战,有进无退。后以此典比喻全力拼搏、义无反顾以成就事业的决心。秦末,秦军围困赵王

  • 陵独何心

    《文选》卷四十一旧题汉.李少卿(李陵)《答苏武书》:“自从初降,以至今日,身之穷困,独坐愁苦。……凉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晨坐听之,不觉泪下。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