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形容为官清正,公平选拔人才。公元前570年,晋国大夫祁奚要求退休,晋悼公向他征求意见,由谁接替他的职务。他先推荐解狐,原是他的一个仇人。晋侯将任命时,解狐却死了。晋侯只好再次要求祁奚推荐人,他又推荐了自己的儿子祁午。公元前552年,晋国公卿内讧,下卿栾盈被逐往楚国,同党多人被杀,伯华、叔向、籍偃被囚。这时,晋大夫乐王鲋表示愿意为叔向等人获释出力,叔向不理睬他。其他人都指责叔向不应这样做。叔向说,救我的人一定是祁大夫,乐王鲋只是一个阿谀奉承的人,怎能办这样的事?祁大夫举荐人内不弃亲,外不弃仇,他怎么会不管我呢?果然,祁奚闻知后,即去见晋国执政范宣子,指出叔向是社稷之臣,十代之内都应免罪,不能因犯一次错误就杀掉他。经过他的努力,终于使叔向获得了赦免。

【出典】: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乐王鲋见叔向曰:‘吾为子请。’叔向弗应。出,不拜。其人皆咎叔向。叔向曰:‘必祁大夫。’室老闻之,曰:‘乐王鲋言于君无不行,求赦吾子,吾子不许。祁大夫所不能也,而曰必由之,何也!’叔向曰:‘乐王鲋从君者也,何能行?祁大夫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其独遗我乎?’”

【例句】:

吕氏春秋·去私》:“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祁黄羊可谓公矣。”


见“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猜你喜欢

  • 蜮箭伺人

    源见“含沙射影”。喻奸人以卑劣手段伺机害人。清秋瑾《杂咏》:“随珠弹雀总辛酸,蜮箭伺人感百端。”

  • 桐音

    源见“焦尾琴”。指琴声。明张凤翼《红拂记.奇逢旧侣》:“桐音重协,蕙帏还共,转觉那人恩重。”【词语桐音】   汉语大词典:桐音

  • 锥刀之末

    《左传.昭公六年》:“锥刀之末,将尽争之。”末:尖儿。“锥刀之末”比喻微小的利益。后因以“锥刀之末”为微小利益的典故。唐.李延寿《南史.任昉传》:“竞毛羽之轻,趋锥刀之末。”《明史.齐之鸾传》:“陛下

  • 鹿门隐

    源见“鹿门采药”。谓隐居鹿门。元刘永之《行路难》诗:“庞公鹿门隐,马生乡曲居。”

  • 一龙

    源见“三人一龙”。喻友善如一体。清顾炎武《孙徵君以孟冬葬于夏峰时侨居太原不获执绋》诗:“淄 渑竟谁知,管 华称一龙。”【词语一龙】   汉语大词典:一龙

  • 张纲弃车辙

    同“张纲埋轮”。清毛奇龄《维扬赠姜侍御图南巡盐》诗:“此方怀旧得遗烈,汉代张纲弃车辙。”

  • 绝麟

    《左传.哀公十四年》:“十四年春,西狩于大野,叔孙氏之车子鉏商(人名)获麟,以为不祥,以赐虞人(掌山泽之官)。仲尼观之,曰:‘麟也。’”《公羊传.哀公十四年》:孔子见获麟,“曰:‘孰为来哉?孰为来哉?

  • 风景这边独好

    这里的风景特别美好。 既用以赞美自然风光,也用以歌颂大好形势。语出毛泽东《清平乐.会昌》:“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叶辉《商潮撼动“官本位”》(《光明日报》1993年2

  • 杏林董奉

    源见“董奉杏成林”。泛指良医。明周履靖《锦笺记.蜡书》:“相思无药谁攻,浪说杏林董奉。”

  • 黑盆冤

    同“覆盆之冤”。清孔尚任《桃花扇.哄丁》:“飞霜冤,不比黑盆冤,一件件风影敷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