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列子御风

列子御风

庄子.逍遥游》:“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列子.黄帝》:“列子老商氏,友伯高子,进二子之道,乘风而归。”谓列御寇修炼成仙,能乘风在天空中遨游。后因以“列子御风”为仙人乘风飞游的典实。宋范成大《再题白傅诗》:“列子御风犹有待,邹生吹律强生春。”


【典源】《庄子·逍遥游》:“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成玄英疏:“姓列,名御寇,郑人也。与郑繻公同时,师于壶丘子林,著书八卷,得风仙之道,乘风游行,冷然轻举,所以称善也。”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列御寇,郑人,御风而行,常以立春日归乎八荒,立秋日游于风穴。”

【今译】 列御寇是郑国人,他曾经修得风仙之道,能够驾风而行,飘飘飞举,在天上遨游。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仙人乘风飞游; 或用以形容乘马、车、船等飞驰。【典形】 乘风、乘空列御、风堪御、列御风、列子车、列子乘风、列子风、列子御风、仙寇、驭风、驭气、御风、御风列、御寇风、御冷然、冷然御风、御风骑气、御气、列生御风、列御至、驭风仙。

【示例】

〔乘风〕 宋·范成大《浙东参政寄示蓬莱阁诗轴》:“玉霄有客方东望,竟欲乘风御气游。”

〔乘空列御〕 清·黄景仁《题汪堃仪图照》:“乘空列御是耶非,广袖飘如鹢退飞。”

〔风堪御〕 明·杨慎《七犯玲珑·顾箬溪》:“风堪御,桴可浮,函关紫气度青牛。”

〔列御风〕 清·赵执信《顺流下十八滩》:“我身列御风,舟子僚弄丸。”

〔列子车〕 唐·刘禹锡《同乐天和微之深春》之九:“云是淮王宅,风为列子车。”

〔列子乘风〕 元·马致远《马丹阳三度任风子》:“我待学列子乘风,子房达道,陶令休官,范蠡归湖。”

〔列子御风〕 宋·范成大《再题白傅诗》:“列子御风犹有待,邹生吹律强生春。”

〔仙寇〕 宋·杨亿《清风十韵》:“泠然如有待,仙寇异吾曹。”

〔驭风〕 唐·王维《贺古乐器表》;“故得庞眉皓发,遥同入昴之人; 真诀玄言,来告驭风之客。”

〔驭气〕 宋·范成大《重游南岳》:“舍舟得马如驭气,步入青松三十里。”

〔御风〕 宋·陈师道《和和叟弟课还自都下》:“青云直上马如龙,来往泠然若御风。”

〔御风列〕 宋·苏轼《和陶郭主簿》之二:“原因骑鲸李,追此御风列。”

〔御寇风〕 宋·陆游《三月一日府宴》:“横空我欲江湖去,谁借泠然御寇风?”

〔御泠然〕 宋·孔平仲《月夜》:“便欲御泠然,因之游广寒。”


猜你喜欢

  • 秦女鸾

    源见“乘鸾”。指秦弄玉升仙所乘之凤凰。亦美称凤凰。宋梅尧臣《晚云》诗:“忽疏金翠尾,始识秦女鸾。”

  • 电光石火

    源见“石火电光”。喻迅速消逝或迅速消逝之物。元 姬翼《恣逍遥》词之三:“昨日婴孩,今朝老大。百年间,电光石火。”明刘若愚《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王翱〕为人悲歌倜傥,博学自豪,视富贵若电光石火焉。

  •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新婚三日来到厨房,洗净双手去作羹汤。 古时认为妇女的职责是“主中馈”,故用此二句作为新娘的生活实录。语出唐.王建《新嫁娘词》:“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儿女英雄传》二八回

  • 毛公

    源见“毛薛”。借指豪放不羁而有才能的布衣之士。清陈维崧《满江红.赠娄东周逸园兼怀毛亦史》词:“博徒中,归及见毛公,言相忆。”【词语毛公】   汉语大词典:毛公

  • 采薪之忧

    《孟子.公孙丑下》:“王(齐王)使人问疾(指使人问候孟子的病况),医来(问病使臣带着医生来)。孟仲子(孟子的堂弟)对曰:‘昔者有王命(昨日齐王有命令来召孟子去见),有采薪之忧(以不能打柴的忧患指称有病

  • 徒负虚名

    见“徒有虚名”。李劼人《大波》卷3:“这样无大志的人,~,发生不到作用,应当不予重视!”

  • 向隅之泣

    同“向隅”。宋陈亮《谢陈侍郎启》:“宁失不经,忍视向隅之泣!”见“向隅而泣”。宋·陈亮《谢留丞相启》:“不劳有力之呼,无复~。”【词语向隅之泣】  成语:向隅之泣

  • 三夫之言

    源见“曾参杀人”。泛指经过多人传播的谣言。《后汉书.马援传》:“海内不知其过,众庶未闻其毁。卒遇三夫之言,横被诬罔之谗。家属杜门,葬不归墓。怨隙并兴,宗亲怖栗。”偏正 三,泛指多数。经过很多人传播的流

  • 文皇亲擢,马周徒步

    《旧唐书.马周传》:“〔马周〕至京师舍于中郎将常何之家。贞观三年,太宗令百僚上书言得失。何以武吏,不涉经学,周乃为何陈便宜二十余事,令奏之,事皆合旨。太宗怪其能,问何。何答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具

  • 载笔

    《礼记.曲礼上》:“史载笔,士载言。”郑玄注:“笔,谓书具之属。”孔颖达疏:“史,谓国史。书录王事者。”后因以“载笔”为借指史官之典。《新唐书.褚遂良传》:“对曰:‘守道不如守官,臣职载笔,君举必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