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含沙射影

含沙射影

《诗.小雅.何人斯》:“为鬼为蜮,则不可得。”毛传:“蜮,短狐也。”晋葛洪《抱朴子.登涉》:“短狐,一名蜮,一名射工,一名射影,其实水虫也。状似鸣蜩,状(大)似三合杯,有翼能飞,无目而利耳,口中有横物角弩。如闻人声,缘口中物如角弩,以气为矢,则因水而射人,中人身者,即发疮,中影者亦病,而不即发疮。不晓治之者,煞人。其病似大伤寒,不十日皆死。”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二:“汉 光武 中平中,有物处于江水,其名曰‘蜮’,一曰‘短狐’,能含沙射人。所中者则身体筋急,头痛,发热;剧者至死。”后以“含沙射影”比喻暗中诽谤中伤。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四:“诗意言君子或死或贬,唯小人得志,深畏其含沙射影也。”


连动 比喻暗中对人诽谤中伤。语本古代传说,说水中有一种叫“蜮”的怪物,看到人影就喷沙子,被喷射的人就会害病,剧者竟至死亡。见《搜神记》卷12:“汉光武中平中,有物处于江水,其名曰‘蜮’,一曰‘短狐’,能含沙射人。所中者则身体筋急,头痛,发热;剧者至死。”[例]你不觉得这种~太卑鄙了? △贬义。多用于暗中诽谤。→指桑骂槐 暗箭伤人 ↔当头棒喝 赞不绝口


【典源】 《太平御览》 卷九五○引吴·陆机《毛诗疏义》 曰:“蜮,短狐也,一名射影。如龟二足,江淮水皆有。人在岸,影在水中,投人影则杀人,故曰射影也。” 《抱朴子·登涉》:“短狐,一名蜮,一名射工,一名射影,其实水虫也。状似鸣蜩,大似三合杯,有翼能飞,无目而利耳,口中有横物角弩。如闻人声,缘口中物如角弩,以气为矢,则因水而射人,中人身者,即发疮,中影者亦病,而不即发疮。不晓治之者,杀人,其病似大伤寒,不十日皆死。”《博物志》卷三:“江南山溪水中有射工虫,甲虫之类也。长一二寸,口中有弩形,以气射人影,随所著处发疮,不治则杀人。”《搜神记》卷十二:“有物处于江水,其名曰蜮,一曰短狐,能含沙射人。所中者,则身体筋急,头痛发热,剧者至死。”

【今译】 蜮是传说中的一种水虫,古书上多有记载。有的说,蜮,即为短狐,又叫射影。形状像龟,有两足,生活在江淮水域。人在岸边,影子倒映在水中,蜮就射人影,使人致死,所以叫它射影。有的说,短狐,又叫蜮、射工、射影,是一种水虫。形状像蝉,有杯那样大,有翅膀,能够飞翔,没有眼睛而听觉灵敏,口中横着长有像弓弩的东西。如果听到人的声音,就以口中长的那个东西为弓,以气为箭,在水中向人喷射,射中人身,人就长疮,射中人影,人也会生病,但不立即长疮。不懂得治疗的人就会死去,病症类似大伤寒,没有超过十天的。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暗中攻击,诽谤中伤。

【典形】 短狐伺景、含沙射影、含沙影、沙含水弩、射工含沙、射影、向影吹沙、蜮箭伺人、蜮沙含、射工伺人影、鬼含沙。

【示例】

〔短狐伺景〕 唐 · 柳宗元 《闵生赋》:“雄虺蓄形于木杪兮、短狐伺景于深渊。”

〔含沙射影〕 南朝宋·鲍照《代苦热行》:“含沙射流影,吹蛊病行晖。”

〔沙含水弩〕 唐·元稹《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沙含水弩多伤骨,田仰畲刀少用牛。”

〔射工含沙〕 宋·黄庭坚《演雅》:“天蝼伏隙录人语,射工含沙须影过。”

〔射影〕 唐·白居易《送客南迁》:“水虫能射影,山鬼解藏形。”

〔向影吹沙〕 北周 · 庾信《拟连珠》:“盖闻磨砺唇吻,脂膏齿牙,临风扇毒,向影吹沙。”

〔蜮箭伺人〕 清·秋瑾《杂咏》:“随珠弹雀总辛酸,蜮箭伺人感百端。”

〔蜮沙含〕清·秋瑾《偶有所感用鱼玄机韵》:“身后微名豹雾隐,眼前事业蜮沙含。”


【词语含沙射影】  成语:含沙射影汉语词典:含沙射影

猜你喜欢

  • 枕流耳

    源见“漱石枕流”。谓江湖隐者清净之耳。宋陆游《幽居示客》诗:“聊将枕流耳,静听属私蛙。”【词语枕流耳】   汉语大词典:枕流耳

  • 相呴相济

    同“相濡以沫”。章炳麟《〈社会通诠〉商兑》:“其支配者、其救援者皆姬 汉旧邦之巨人,而不必以同庙之亲相呴相济。其竭力致死见危受命者,所以尽责于吾民族之国家。”并列 指互相救济、救助。章炳麟《〈社会通诠

  • 沧浪濯

    源见“沧浪濯缨”。指表示洁身自好的《沧浪歌》。唐陆龟蒙《奉和袭美添渔具五篇.背蓬》:“闲从翠微拂,静唱沧浪濯。”

  • 吞白凤

    同“吞凤”。唐李群玉《感兴》诗之一:“子云吞白凤,遂吐《太玄》书。”

  • 否往泰来

    同“否去泰来”。唐 林谔《石壁寺铁弥勒像颂》:“否往泰来,圣作惠出。”见“否极泰来”。前蜀·杜光庭《胡璠尚书地纲醮词》:“~,灾生福过。”【词语否往泰来】  成语:否往泰来汉语大词典:否往泰来

  • 三分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三国蜀诸葛亮未出茅庐,便料定天下“三分”之势,即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 侯鲭

    同“五侯鲭”。宋赵以夫《念奴娇.寒食野涉并怀孙季蕃》词:“重门翠锁,笑侯鲭断绝,又逢寒食。”【词语侯鲭】   汉语大词典:侯鲭

  • 出口入耳

    《左传.昭公二十年》:“王曰:‘言出于余口,入于尔耳,谁告健也?’”谓言出甲口,入乙耳,不为他人所知。《后汉书.张玄传》:“温前执其手曰:‘子忠于我,我不能用,是吾罪也,子何为当然!且出口入耳之言,谁

  • 霸陵醉尉

    参见“霸陵呵夜”条。【词语霸陵醉尉】  成语:霸陵醉尉汉语大词典:霸陵醉尉

  • 一阳

    同“一阳日”。宋无名氏《沁园春.冬至日娶》词:“收拾云情,铺张雨态,来嫁朱门趁一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