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味如鸡肋

味如鸡肋

鸡肋:鸡的肋骨。比喻无多大意味而又不忍舍弃的东西。“味如鸡肋”形容犹豫不决,进退两难。有时也比喻干某件事没有多大意义,准备放弃。杨修(175-219年),字德祖,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人,出身名门。杨修才思敏捷,博学能文,极善于揣摸人的内心。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操手下大将夏侯渊和刘备交战,争夺汉中,兵败被杀。曹操亲自出马,刘备据险固守,形势对曹操不利。曹操想回兵又不甘心,心中很是矛盾。适逢下面来讨口令,曹操随口说出“鸡肋”,大家都不明所以。主簿杨修听到口令后便自行收拾行装。人们很奇怪,问他何以得知要撤军。杨修解释说:“鸡肋这东西,扔了吧有点儿可惜,吃吧又没多少东西,正和现在的汉中一样,所以明白魏王(曹操)要回师了。”

【出典】: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卷1第52页:“时王欲还,出令曰:‘鸡肋’。官属不知所谓。主簿杨修便自严装,人惊问修:‘何以知之?’修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例句】:

宋·杨万里《晓过皂口岭》:“半世功名一鸡肋,平生道路九羊肠。”


主谓 味道像鸡肋一样,丢掉又可惜。比喻对事情的兴趣不大或少有实惠,得益不大。语本《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时王欲还,出令曰:‘鸡肋’,官属不知所谓。主簿杨修便自严装,人惊问修:‘何以知之?’修曰:‘夫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此汉中,知王欲还也。’”△多用于描写兴趣不大得益不多的事情。


【词语味如鸡肋】  成语:味如鸡肋汉语词典:味如鸡肋

猜你喜欢

  • 公醒而狂

    源见“次公狂”。形容为人狂放不羁。清陈维崧《念奴娇.读孚若长歌即席赋赠》词:“公醒而狂,人憎欲杀,抵鹊何须玉?”

  • 枉突徙薪

    同“曲突徙薪”。《宋书.桂阳王休范传》:“桂蠹必除,人邪必剪,枉突徙薪,何劳多力!”并列 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柴草从灶旁搬开,以预防火灾。比喻防患于未然。《宋书·文五王传》:“桂蠹必除,人邪必剪,~,

  • 奠楹

    同“奠两楹”。唐薛稷《润州刺史王美畅妻长孙氏墓志》:“圣历元年,王府君止坐挻灾,奠楹俄及。”明袁宗道《挽周老师》诗之一:“奠楹期已迫,曳履忽无声。”【词语奠楹】   汉语大词典:奠楹

  • 幕宾

    源见“入幕宾”。指官府参谋顾问人员。唐封演《封氏闻见记.迁善》:“判官是幕宾,使主无受拜之礼。”【词语幕宾】   汉语大词典:幕宾

  • 玉麈谈玄

    源见“麈尾清谈”。指清谈哲理。宋姜夔《湘月》词:“玉麈谈玄,叹坐客、多少风流名胜。”

  • 截辕杜辔

    南朝 齐 孔稚圭《北山移文》:“截来辕于谷口,杜妄辔于郊端。”后以“截辕杜辔”谓挡驾。宋王禹偁《拟留侯与四皓书》:“以凡干圣人之所议,望先生无截辕杜辔之虞。发函一披,则万国幸甚。”并列 拦阻车辕不让其

  • 破瓜年纪

    源见“破瓜”。指女子青春年少之时。宋 谢薖《江城子》词:“破瓜年纪柳腰身,懒精神,带羞瞋。”【词语破瓜年纪】  成语:破瓜年纪

  • 水洒面

    《旧唐书.李白传》:“帝(唐玄宗李隆基)坐沉香亭,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洒面,稍解,援笔成文。”后以此用为李白逸事的典故,或转用为摹写雨点。宋.苏轼《有美堂暴雨》诗:“唤起谪仙泉洒面,倒

  • 中风走

    《后汉书.朱浮传》:朱浮,字叔元,为幽州牧,有《与彭宠书》,“方今天下适定,海内愿安,士无贤不肖,皆乐立名于世。而伯通独中风狂走,自捐盛时”。东汉渔阳太守彭宠,字伯通,因自负其功,对光武帝刘秀未予加封

  • 杯中蛇

    同“杯中影”。宋苏轼《次韵钱舍人病起》:“床下龟寒且耐支,杯中蛇气未应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