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咄咄书空

咄咄书空

源见“殷浩书空”。形容失意、懊恨之态。宋王楙野客丛书.殷浩失望》:“浩之出,不惟一事无立,而丧师辱国,殆有甚焉。朝野于是大失所望,削爵贬窜,固其宜也,而咄咄书空,不能自遣。”章炳麟《梁园客》诗自注:“〔梁鼎芬〕既失志,有咄咄书空之感。”


偏正 形容失志而恼恨的神态。据《晋书·殷浩传》载:“浩虽被黜放,口无怨言,但经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章炳麟《梁园客》自注:“(梁鼎芬)既失态,有~之感。去秋,遂因政变作符命数篇,诗以记之。”※咄,不读作duó。△多用于失志方面。


【典源】《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duo) 咄怪事’四字而已。”《晋书·殷浩传》:“ (殷) 浩虽被黜放,口无怨言,夷神委命,谈咏不辍,虽家人不见其有流放之戚。但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今译】 晋代殷浩曾任中军将军,都督五州军事,后遭人诋毁而被贬黜,流放于信安。殷浩外表并无怨言,言谈如常,每日却常用手指在空中写字,人们奇怪,便偷偷观察,原来他反复写的只是“咄咄怪事”四个字。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内心怨愤不平,难以表述; 也用以指事物令人惊诧。

【典形】 咄咄书、咄咄书空、怪事咄咄、嗟咄咄、书咄咄、书怪、书怪事、书空、书空咄咄、书空独语、殷浩吟、殷郎咄咄、咄咄向空书、向空书咄咄、空中咄咄、咄咄自怜、咄咄书字、诧咄咄。

【示例】

〔咄咄书空〕 宋·陆游《杂咏》:“晚收咄咄书空手,却作腾腾任运人。”

〔怪事咄咄〕清·黄景仁《移树行》:“我思大风移木古所载,怪事咄咄曾废书。”

〔嗟咄咄〕元·雅琥《上执政四十韵》:“郎潜嗟咄咄,吏隐叹逡逡。”

〔书咄咄〕宋·辛弃疾《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

〔书怪〕 清·唐孙华《恺功侍读用予赠夏重原韵》:“去去勿复言,咄咄休书怪。”

〔书怪事〕 宋·苏轼《杜介熙熙堂》:“咄咄何曾书怪事,熙熙长觉似春台。”

〔书空〕 唐·骆宾王《畴昔篇》:“画地终难入,书空自不安。”

〔书空咄咄〕 金·元好问《镇平县斋感怀》:“书空咄咄知谁解,击缶呜呜却自惊。”

〔殷浩吟〕 唐·张祜《送外生》:“偶作魏舒别,聊为殷浩吟。”

〔殷郎咄咄〕 明·徐渭 《蛙声》:“殷,郎咄咄书空易,汉吏期期奉诏难。”


【词语咄咄书空】  成语:咄咄书空汉语词典:咄咄书空

猜你喜欢

  • 鞭墓

    源见“鞭尸”。又《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鞭墓,谓以鞭击墓。意在鞭挞死者,报仇雪恨。《后汉书.苏不韦传》:“〔伍子胥〕但鞭墓戮尸,以舒其愤,竟无手刃后主之报。”清顾炎武《

  • 萧成迁弘农

    《汉书.萧望之传》附《萧咸传》:“咸子仲,为丞相史,举茂材,好畤令,迁淮阳、泗水内史,张掖、弘农、河东太守……至大司农,终官。”《汉书》卷八十一《张禹传》:“上亲拜禹床下,禹顿首谢恩,因归诚,言‘老臣

  • 千载一会

    见“千载一遇”。《文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上下俱欲,欢然交欣,~,论说无疑。”【词语千载一会】  成语:千载一会汉语大词典:千载一会

  • 井井有理

    形容整齐,有条有理。语本《荀子.儒效》:“井井兮其有理也。”偏正 形容处事条理分明,清楚整齐。语本《荀子·儒效》:“井井兮其有理也。”宋·陈亮《与周立义参政书》:“若置之繁难之地,必能随机处置,~。”

  • 夺席拔帜

    源见“谈经夺席”、“拔赵帜易汉帜”。谓学识超过别人,拔得头筹。清孙枝蔚《与王贻上书》:“今京口则六朝 三唐名士题咏之地也……乃欲起而夺席拔帜,为千余年重开生面,譬如‘既生瑜,又生亮’,亦天地仅事矣。”

  • 贯虱心

    源见“精贯虱心”。形容功力深厚,射技精湛。宋刘克庄《观射》诗:“各自分牛脔,何曾贯虱心?”

  • 衣绣

    同“衣锦”。清王摅《别宪尹侄》诗:“我自歌鱼羞作客,君胡衣绣不还乡?”【词语衣绣】   汉语大词典:衣绣

  • 吴台游鹿

    同“鹿走姑苏台”。元张翥《多丽》词:“馆娃归,吴台游鹿;铜仙去,汉苑飘萤。”

  • 梦为胡蝶

    源见“庄周梦蝶”。指梦中之我。清赵翼《和友人落花诗》之五:“啼到子规刚别我,梦为胡蝶也寻君。”

  • 兆飞熊

    同“熊罴兆”。宋叶梦得《水调歌头.濠州观鱼台作》词:“功业竟安在,徒自兆飞熊。”一本作“兆非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