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蜀
《史记.司马相如传》:“相如为郎数岁,会唐蒙使略通夜郎西焚中,发巴蜀吏卒千人,郡又多为发转漕万余人,用兴法诛其渠帅,巴蜀民大惊恐。上闻之,乃使相如责唐蒙,因喻告巴蜀民以非上意。”
汉武帝时,先使中郎将唐蒙治理经略西南夷,使之与汉交好,晓喻以威德。不料唐蒙却兴师动众,大动干戈,使蜀川百姓大受惊扰。故后遣相如为使,携朝廷檄文,晓喻蜀民,以安抚人心。后用为咏安抚民众之典。
唐.杜甫《王命》诗:深怀喻蜀意,恸哭望王官。”
《史记.司马相如传》:“相如为郎数岁,会唐蒙使略通夜郎西焚中,发巴蜀吏卒千人,郡又多为发转漕万余人,用兴法诛其渠帅,巴蜀民大惊恐。上闻之,乃使相如责唐蒙,因喻告巴蜀民以非上意。”
汉武帝时,先使中郎将唐蒙治理经略西南夷,使之与汉交好,晓喻以威德。不料唐蒙却兴师动众,大动干戈,使蜀川百姓大受惊扰。故后遣相如为使,携朝廷檄文,晓喻蜀民,以安抚人心。后用为咏安抚民众之典。
唐.杜甫《王命》诗:深怀喻蜀意,恸哭望王官。”
宋.陈元靓《事林广记》卷九:“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路途遥远才知道马的耐力大小;时间长久才能看出人心的善恶。比喻判断事物要经过长期观察。毛泽东《论持久战》:“游击战争没有正规战争那样迅速的成效和显
形容伤心而头痛或痛恨达到了极点。公元前580年,秦晋两国于令狐结盟。不久之后,秦国又背弃盟约,转而联合狄、楚,唆其攻晋。公元前578年,晋厉公以吕相为使赴秦宣布与秦断交,还纠集九国诸侯伐秦。吕相在历数
《诗.邶风.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郑玄笺:“荼诚苦矣,而君子于己之苦毒又甚于荼,比方之荼,则甘如荠。”荼,一种苦菜。荠,荠菜。虽有如荼之苦,亦觉甘如荠,后以“甘之如荠”谓乐意做之事,虽苦犹甘
同“吐凤”。唐白居易《赋赋》:“掩黄绢之丽藻,吐白凤之奇姿;振金声于寰海,增纸价于京师。”【词语吐白凤】 汉语大词典:吐白凤
《晋书.光逸传》:“光逸字孟祖,乐安人也……后举孝廉,为州从事,弃官投辅之……寻以世难,避乱渡江,复依辅之。初至,属辅之与谢鲲、阮放……散发裸裎,闭室酣饮已累日。逸将排户入,守者不听,逸便于户外脱衣露
《诗经.豳风.七月.序》:“《七月》,陈王业也。周公遭变故,陈后稷先公风化之所由,致王业之艰难也。”《七月》是《诗经》中反映农奴生活的诗篇。但诗前小序却说它是“致王业之艰难”。唐.杜牧《即事》:“因思
源见“桑榆”。比喻老年人的时光。《隋书.李穆传》:“臣日薄桑榆,位高轩冕,经邦论道,自顾缺然。”主谓 薄,迫近。落日余辉照在桑树、榆树上。比喻暮年光景。《隋书·李穆传》:“臣~,位高轩冕,经邦论道,自
此典指司马相如被汉武帝派遣,出使西夷,受到县官亲自背负弓箭在前引路之荣待。后以此典形容官长莅临,迎接隆重;也形容得任官职,受到尊敬。司马相如(前179年——前117年)。字长卿,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
源见“冯驩弹铗”。本谓怀才不遇而心忧思归。亦反用其意,表示无忧的心情。郁达夫《新秋偶感》诗:“客里苍茫又值秋,高歌弹铗我无忧。”
《庄子.达生》:“夫醉者之坠车,虽疾不死。骨节与人同而犯害与人异,其神全也,乘亦不知也,坠亦不知也。死生惊惧不入乎其胸中,是故遻物而不慑。彼得全于酒而犹若是,而况得全于天乎?”后以“德全如醉”为跌落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