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耳:语助词,而已。一作“尔”。 为了国事,忘记家事;为了公事,忘记私事。 形容一心为国、为公。语出《汉书.贾谊传》:“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明.李贽《焚书.读史.晁错》:“是故国尔忘家,错唯知日夜伤刘氏之不尊也;公尔忘私,而其父又唯知日夜伤晁氏之不安矣。”鲁迅《两地书.九》:“而当时改革的人,个个似乎有一种国尔忘家,公尔忘私的气概,身家且不要,遑说权利思想?”也引作〔公耳忘私,国耳忘家〕。清.钱大昕《冯谖论》:“古之为大臣者,公耳忘私,国耳忘家。”


其他 国耳、公耳:只想着国家、公事而已。为了国家,忘记了家庭,为了公事,忘记了私事。形容一心为国、一心为公。语出《汉书·贾谊传》:“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鲁迅《两地书》第9:“而当时改革的人,个个似乎有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一种~的气概。”也单作“国尔忘家”、“公而忘私”。△褒义。描写献身。也作“国尔忘家,公尔忘私”、“公耳忘私,国耳忘家”、“公而忘私,国而忘家”。


【词语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成语: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猜你喜欢

  • 赤雀衔书

    《尚书.中候》曰:“季秋,赤雀衔丹书,入酆,止于昌户。昌拜稽首,受最曰:‘姬昌苍帝子。’”(据《艺文类聚》卷十引)《瑞应图》曰:“赤雀者,王者动作应天时,则衔书来。”(据《艺文类聚》卷九十九引)古人认

  • 万绿丛中一点红

    万丛绿叶中的一朵红花。 比喻事物十分显眼出众。语出《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四引《遯斋闲览》云:“唐人诗‘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不记作者名氏,邓元孚曾见(王)介甫,亲书此两句于所持扇上,或

  • 黄石履

    源见“圯桥进履”。喻指实现抱负、建立功勋的机遇。唐刘禹锡《游桃源一百韵》:“黄石履看堕,洪厓肩可拍。”

  • 谘畴

    同“畴咨”。《宋书.武帝纪中》:“自义旗秉权以来,四方方伯,谁敢不先相谘畴,而径表天子邪?”【词语谘畴】   汉语大词典:谘畴

  • 管说

    同“管窥之说”。《魏书.刘芳传》:“臣学谢全经,业乖通古,岂可轻荐瞽言,妄陈管说?”【词语管说】   汉语大词典:管说

  • 邹子律

    同“邹律”。宋黄庭坚《赠送张叔和》诗:“张侯温如邹子律,能令阴谷黍生春。”【词语邹子律】   汉语大词典:邹子律

  • 羹肉

    鹌鹑劝宋代蔡京勿食鹑肉的故事。相传蔡京喜食鹑肉。一夕梦数千鹑诉于前,其一前致词曰:“食君廪中粟,作君羹中肉。一羹数百命,下筯犹未足。羹肉何足论,死生犹转毂。劝君宜勿食,祸福相倚伏。”事见宋代方回《虚谷

  • 东堂分鹅

    参见:鹅炙

  • 非知之艰,行之惟艰

    艰:难。惟:为,是。 知道它并不难,实行它就难了。语出《书.说命中》:“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孔安国传:“言知之易,行之难。”唐.魏征《十渐不克终疏》:“语曰‘非知之难,行之惟艰;非行之难,终之斯难

  • 菱镜鸾孤

    源见“镜鸾”。形容失偶者的孤独身影。五代 刘兼《春怨》诗:“锦书雁断应难寄,菱镜鸾孤貌可怜。独倚画屏人不会,梦魂才别戍楼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