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大器晚成

大器晚成

本指制造贵重的器物需时较久,后则泛指有大才能的人成功的时间比较晚。老子在论述他的辩证法思想时说,最大的方形,却没有棱角;贵重的器物总是最后制成;最大的声音,听不到;最大的形象,看来反而无形。

【出典】:

《老子》41章:“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例句】:

东汉·王充《论衡·状留》:“大器晚成,宝货难售也。”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崔琰传》:“琰从弟林,少无名望,虽姻族犹多轻之,而琰常曰:‘此所谓大器晚成者也。’”


【词语大器晚成】  成语:大器晚成汉语词典:大器晚成

亦作“大才晚成”,本指大材须积久始能成器。后多用以指人的成就较晚。马援(公元前14-公元48年)字文渊,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东汉初名将,后封伏波将军。年12失去父母,他的几个哥哥将他抚育成人。开始时向人学习《诗经》,但不满意当时的章句文学。又因家计艰难,而想改行到边境上经营畜牧业。他的大哥马况看出他胸有大志,便对他说:您是一个干大事业的人,应当放长一些时间成材。优秀的工匠不会将未制成的毛坯出示于人,我看还是按您的想法去做吧!后来马援经过多年磨炼,终于成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出典】:

后汉书》卷24第828页《马援传》:“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尝受《齐诗》,意不能守章句,乃辞况,欲就边郡田牧。况曰:‘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

【例句】:

三国志·魏书》《崔琰传》:“琰从弟林,少无名望,虽姻族犹多轻之,而琰常曰:‘此所谓大器晚成者也,终必远至。’”


主谓 原指大材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成器。后用以比喻有大才的人成就事业较晚。语出《老子》41章:“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向斯《宫》卷5:“同平章事(宰相)张柬之,是位~的栋梁之臣。”△褒义。用于描写成才之路。→精金百炼 后生可畏←→秀而不实 老大无成 苗而不秀


【词语大器晚成】  成语:大器晚成汉语词典:大器晚成

猜你喜欢

  • 葡萄宫

    《汉书.匈奴传下》:“元寿二年,单于来朝,上以太岁厌胜所在,舍之上林苑蒲陶宫。告之以加敬于单于,单于知之。加赐衣三百七十袭,锦绣缯帛三万匹,絮三万斤,它如河平时。”汉哀帝时,匈奴单于来长安朝见皇帝,在

  • 江鲈忆

    同“江鲈有约”。宋方岳《满江红.和程学谕》词:“君莫道,江鲈忆。吾自爱,山泉激。”

  • 胶折

    源见“折胶”。指秋高气爽宜于行军之时。唐虞世南《从军行》之一:“全兵值月满,精骑乘胶折。”宋杨亿《驾幸河北起居表》:“敢因胶折之候,辄为鸟举之谋。”【词语胶折】   汉语大词典:胶折

  • 留马

    《汉书.李广利传》载:汉武帝爱大宛 贰师城善马,派使者持重金以请,宛王留匿善马不予,并杀使者。武帝怒,派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围攻宛城,夺取其留存的善马数十匹,中马三千余匹而归。后以“留马”喻指留下有用之才

  • 一沐三握发

    源见“吐哺握发”。谓一次沐浴须三度握起已散之发,形容礼贤下士或政务繁忙。三国 魏曹植《君子行》:“一沐三握发,后世称圣贤。”见“一沐三捉发”。太平天国·洪仁玕《英杰归真》:“干王恩高量广,不以初交见嫌

  • 柏署

    同“柏府”。唐钱起《送河南陆少府》诗:“朝夕诏书还柏署,行看飞隼集高枝。”【词语柏署】   汉语大词典:柏署

  • 金石可开

    同“金石为开”。沙汀《范老老师》:“他更从容不迫,把所有足以证明内战之会停止的种种论据罗列出来,融会在一种金石可开的信心里面。”见“金石为开”。沙汀《范老老师》:“他更从容不迫,把所有足以证明内战之会

  • 山河表里

    同“表里山河”。唐窦庠《东都嘉量亭献留守韩仆射》诗:“廛闬高低尽,山河表里穷。”元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曲:“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见“表里山河”。元·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 选舞征歌

    同“选妓征歌”。清张问陶《读桃花扇传奇偶题》诗之二:“布衣天子哭荒陵,选舞征歌好中兴。”见“选色征歌”。清·张问陶《读〈桃花扇传奇〉偶题》:“布衣天子哭荒陵,~好中兴。”【词语选舞征歌】  成语:选舞

  • 烟点小齐州

    源见“齐烟九点”。指中国神州大地。清 丘逢甲《新宁刘小芸将为大江南北之游介孝方索诗壮行为赋四绝句》之四:“眼中烟点小齐州,老我看人作壮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