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始终不渝

始终不渝

渝:改变。自始至终没有改变。形容意志坚定。陆纳,字祖言,吴郡吴(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东晋士族。少有清操,超凡脱俗,州举为秀才,累迁黄门侍郎、尚书吏部郎,出为吴兴太守。后以爱子长生有疾,解官归乡,不久爱子病转好,回朝任职,迁尚书仆射。陆纳为人简朴,出为太守之时,辞别桓温,问他能饮多少酒,吃多少肉。桓温说只能喝三升酒,吃十块肉。陆纳说自己只能喝二升酒,肉也吃不多。后数日,陆纳邀桓温作客,王坦之、刁彝也在座,却只备了一斗酒,一片鹿肉。众人都觉得惊奇。陆纳慢声说道:“桓温近来说只能喝三升,我只能喝两升,今备下一斗酒,是想使之滴酒不剩啊。”众人听了都很高兴,尽欢而散。一次谢安想拜访陆纳,而他却不做准备。其侄儿陆俶不敢问,只好暗中备下盛馔。谢安来后,陆纳以茶果相待,陆俶便摆上精美的食物招待谢安。事后,陆纳大怒,打了陆俶四十板子。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他为人谨慎、勤俭,从始至终也没有改变。

【出典】:

晋书》卷77《陆纳传》2027页:“(陆纳)恪勤贞固,始终不渝。”

【例句】:

旧唐书·姚传》:“卿早荷朝恩,委任斯重,居中作相,弘益已多;防边训兵,心力俱尽。岁寒无改,始终不渝。” 明·朱国祯《涌幢小品·调吏部》:“要之太保清约忠慎,始终不渝。逢时不振,未展所抱,天乎何尤。”


偏正 渝,改变、违背。自始至终都没有改变。语出《晋书·陆纳传》:“恪勤贞固,始终不渝。”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唯以地方秩序为主,以人民生命财产为重,~。”※渝,不读作yù。△褒义。多用于为人处事方面。→矢志不渝 始终如一 ↔有始无终 反复无常 虎头蛇尾。也作“始终不易”、“终始不渝”。


【词语始终不渝】  成语:始终不渝汉语词典:始终不渝

猜你喜欢

  • 当世冠

    当代之第一人。汉代刘歆《孟母赞》:“子遂成德,为当世冠。”偏正 指当代的第一人。汉·刘歆《孟母赞》:“子遂成德,为~。”△褒义。多用于赞誉方面。【词语当世冠】   汉语大词典:当世冠

  • 得意不宜再往

    得意:称心如意。 旧指过于称心如意的事,不宜再干第二次。 意谓第一次顺利,第二次就可能出现麻烦,所以应当知道节制。语出清.朱柏庐《治家格言》:“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三侠五义》七回:“公

  • 无往不复

    见〔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词语无往不复】  成语:无往不复汉语大词典:无往不复

  • 狼籍

    形容非常零乱。唐柳宗元《田家 》诗之二: “公门少推怨,鞭朴恣狼籍。” ○杯盘狼籍。【词语狼籍】   汉语大词典:狼籍

  • 失晨之补

    同“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清 徐芳《答张蕙嶫书》:“此行一息未先朝露,扁舟只杖,与汗漫焉,亦固失晨之补也。”

  • 百战百胜

    初指每战必胜,后则泛指做任何事情,都能取得成功。孙子认为,指导战争的法则是,使敌人举国完整的屈服是上策,击破敌国就差些;使敌人全军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人的军队就差些;使敌人全旅、全卒、全伍降服为上策,击

  • 室迩人遐

    见“室迩人远”。汉·徐淑《答夫秦嘉书》:“谁谓宋远,企予望之,~,我劳如何。”【词语室迩人遐】  成语:室迩人遐汉语大词典:室迩人遐

  • 哙等伍

    源见“耻与哙伍”。指与平庸之辈为伍。宋苏轼《和刘景文见赠》:“失路今为哙等伍,作诗犹似建安初。”

  • 芳兰当路

    西晋陈寿撰《三国志.蜀书.周群传》:“先主欲与曹公争汉中,问群,群对曰:‘当得其地,不得其民也。若出偏军,必不利,当戒慎之!’时州后部司马蜀郡张裕亦晓占候,而天才过群,谏先主曰:‘不可争汉中,军必不利

  • 鼠目獐头

    同“獐头鼠目”。宋 王十朋《次韵潘先生莫春感怀见寄》:“鼠目獐头多富贵,兔葵燕麦自悲伤。”《水浒传》第八九回:“好赂贪财,前后悉鼠目獐头之辈。”见“獐头鼠目”。《水浒传》89回:“好赂贪财,前后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