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惊惶失措

惊惶失措

惊惶:惊慌。失措:举止不正常,失去常态。由于惊恐害怕,而导致举止失常,不知如何是好。元晖业(?-551年)字绍远,魏景穆皇帝的玄孙。小时阴险刻薄,常与贼寇交往,长大后却折节向学,遍读诸子史传,下笔成文,且极有志向,先后任司空、太尉等官。后来魏室逐渐衰落,高欢、高洋父子势力越来越大,元晖业开始消沉,每日喝酒解忧。北齐天宝二年(552年),他跟随文宣帝高洋到晋阳,一天他在宫门外大骂元韶说:“你还不如一个老妇人,背着玉玺却给别人,为什么不打碎它。我说出这种话来,知道必将被处死,然而你又能再活多久。”文宣帝听到这些话后,便命令处死他。同时被处死的还有元孝友。临刑之时,元孝友非常害怕,失去常态。而元晖业却脸不变色,像没事一样。

【出典】:

北齐书·元晖业传》卷28,387页:“天保二年,从驾至晋阳,于宫门外骂元韶曰:‘尔不及一老妪,背负玺与人,何不打碎之。我出此言,既知死也,然尔亦讵得几时!’文宣闻而杀之,亦斩临淮公孝友。孝友临刑,惊惶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例句】: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1:“少卿虚心病,元有些怕见他的,亦且出于不意,不觉惊惶失措。”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由轻敌而发生的对于准备的放松,和由被敌人进攻所吓倒而发生的惊惶失措,都是应该坚决反对的不良倾向。”


述补 惊慌不安,不知所措。钱钟书《围城》3:“收发处给他一封电报,他~,险以为苏小姐的死信,有准会打电报来呢?”△贬义。常用于写人吓得心神不定,举止慌乱。→六神无主 手忙脚乱 仓皇失措 ↔从容不迫 行若无事 应付自如。也作“惊慌失措”、“惊慌无措”、“惊惶无措”。


【词语惊惶失措】  成语:惊惶失措汉语词典:惊惶失措

猜你喜欢

  • 婴鳞

    同“犯鳞”。宋苏轼《谢中书舍人启》:“出而从仕,有狂狷婴鳞之愚。”宋李昴英《水调歌头.寿参政徐意一》词:“鲠鲠婴鳞语,不改铁石坚。”【词语婴鳞】   汉语大词典:婴鳞

  • 诛心之论

    《后汉书.霍谓传》:“谓闻《春秋》议,原情定过,赦事诛意,故许止虽弑君而不罪,赵盾以纵贼而见书。”李贤注:“晋史书赵盾弑其君。赵盾曰:‘天乎无辜!吾不弑君。’太史曰:‘尔为仁为义,人弑尔君而不讨贼,此

  • 草木皆兵

    把远处山上的野草、树木都误认为对方的军队,形容极度的惊恐、疑惧。东晋后期,前秦苻坚(事迹见前“投鞭断流”条)在统一中国北方后,于公元383年,动员百万大军南下攻打东晋。东晋派谢玄率八万精锐抗击前秦,首

  • 不可救药

    病重到没有药可以治疗。比喻事情糟到无法挽救的地步。周朝卿士讽谏周厉王的一首诗中说,老天正在逞凶暴,不要这样乐陶陶。老夫真心进忠言,小子趾高气扬多骄傲。不是我年高说胡话,你却拿我开玩笑。坏事干得太多了,

  • 邓通钱

    源见“邓家铜山”。指多钱,豪富。明高濂《玉簪记.占儿》:“能知《周易》理,能撰邓通钱。”【词语邓通钱】   汉语大词典:邓通钱

  • 躐胡

    躐:践踏。踩。胡:狼颔下的悬肉。比喻进退不自由。《诗.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疐( ㄓˋ zhì 至)其尾。”朱熹集传:“老狼有胡,进则躐其胡。”

  • 本不欲来

    《汉书.儒林.王式传》:“诏除为博士。既至,止舍中,会诸博士共持酒肉劳式。江公心嫉式,谓歌吹诸生曰:‘歌《骊驹》。’又曰:‘何狗曲也!’式耻之,让诸生曰:‘我本不欲来,诸生强劝我,竟为竖子所辱!’遂谢

  • 金城石室

    源见“金城汤池”。比喻坚固的城垒。《三国志.贺邵传》:“近刘氏据三关之险,守重山之固,可谓金城石室,万世之业。”并列 用金属铸造的城墙,用石块垒砌的房屋。比喻城池险要坚固。《三国志·吴书·贺邵传》:“

  • 雷陈胶漆

    《后汉书.雷义传》:陈重“少与同郡雷义为友。俱学《鲁诗》、《左氏春秋》。太守张云举重孝廉,重以让义,前后十余通记,云不听。”“义归,举茂才,让于陈重,刺史不听,又遂佯狂被发走,不应命。乡里为之语曰:‘

  • 卓立鸡群

    见“鹤立鸡群”。【词语卓立鸡群】  成语:卓立鸡群汉语大词典:卓立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