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拔旗易帜

拔旗易帜

指韩信派汉兵奇袭赵军营寨,拔去赵军旗,换上汉军红旗,使赵军心大乱,汉军前后夹击,大败赵军。后以此典比喻推翻别人,取而代之。汉王刘邦派韩信和张耳率领汉兵数万攻打赵国(今河北地区)。赵王歇和主将陈馀,聚集二十万大军于井陉(xíng型)口(今河北井陉县东的井陉山上,称井陉关,又叫土门关),抵挡汉军。韩信派人探听了赵军之虚实后,就带领汉军在离井陉口三十里地方暂时驻扎宿营,韩信半夜时传令出发,挑选了两千名轻装骑兵,每人拿一面小红旗,从小道上山,隐蔽在山上观察赵军,韩信并告诫他们说:“交战时,赵军看见我军后撤,一定倾巢出动追赶我们,你们便火速冲进赵军营垒,拔掉赵军旗帜,插上汉军红旗。”于是韩信派出两千名突袭骑兵,都等候赵军倾巢出动去追逐战利品的时候,就火速冲进赵军营垒,全部拔掉赵军旗帜,插上两千面汉军红旗。赵军已经不能取胜,不能捉住韩信等人,想退回营垒,看到营垒上都是汉军红旗,才大为惊慌,以为汉军把赵王将领都已俘降,士兵就混乱起来,纷纷逃跑,赵军将领虽然斩杀逃兵,但无法禁止。汉军前后夹攻,大败并俘虏赵军。此典又作“拔帜”、“拔赵帜而树汉帜”。

【出典】:

史记》卷92《淮阴侯列传》2616页:“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草(bì避,通“蔽”,隐蔽)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营垒)逐我,若(你们)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dùn顿,逃)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

【例句】:

唐·魏徵《唐故邢国公李密墓志铭》:“至于三令五申之法,七纵七擒之功,出天入地之奇,拔帜拥沙之策,莫不动如神化,应变无穷。” 柳亚子《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崛起异军,拔赵帜而树汉帜。”


见“拔帜易帜”。


【词语拔旗易帜】  成语:拔旗易帜汉语词典:拔旗易帜

猜你喜欢

  • 黔娄不慕荣利

    汉.刘向《列女传.鲁黔娄妻》:“其妻曰:‘昔先生,君尝欲授之政,以为相国,辞而不为,是有馀贵也;君尝赐之粟三十钟(钟是古量单位,一说十釜为一钟。晋杜预注《左传.昭公三年》“釜十则钟”,说是六斛四斗),

  • 鸿消鲤息

    源见“雁足书”、“鱼传尺素”。谓断绝音信。亦指死。清 陈裴之《香畹楼忆语》:“余方凄感欲绝,鸿消鲤息,洵有如姬所云者乎!”【词语鸿消鲤息】  成语:鸿消鲤息汉语大词典:鸿消鲤息

  • 蝶蘧蘧

    源见“庄周梦蝶”。形容蝴蝶翩翩飞舞,自由自在。宋陆游《开岁愈贫戏咏》:“涧底饱观苗郁郁,梦中聊喜蝶蘧蘧。”

  • 歌鸿冥

    源见“鸿飞冥冥”。喻指志在高远。宋梅尧臣《次韵答黄介夫》:“彼勿叹凤衰,此正歌鸿冥。”

  • 击中流楫

    同“击楫中流”。宋吴琚《酹江月》词:“黄屋天临,水犀云拥,看击中流楫。”

  • 鳌足支撑

    《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东汉.高诱注:“鳌,大龟。天废顿以鳌足柱之。”古代神话中有关于女娲斩断大鳌四足而支撑天

  • 汲黯直

    《史记.汲郑列传》:“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然好学,游侠,任气节,内行修絜,好直谏,数犯主之颜色。”又“淮南王谋反,惮黯,曰:‘好直谏,死节守义,难惑以非…

  • 煖寒会

    唐代富豪王元宝大雪天宴客的酒会叫做“煖寒会”。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巨豪王元宝,每至冬月大雪之际,令仆夫自本家坊巷口,扫雪为径路,躬亲立于坊巷前,迎揖宾客,就本家具酒炙宴乐之,为煖寒之会。”【

  • 皮里阳秋

    《世说新语.赏誉》:“桓茂伦云:‘褚季野皮里阳秋。’谓其裁中也。”《晋书.褚裒传》:“裒少有简贵之风,……谯国桓彝见而目之曰:‘季野有皮里阳秋。’言其外无臧否,而内有所褒贬也。”原作“皮里春秋”,因避

  • 文公种米

    汉.陆贾《新语.辅政》:“故智者之所短,不如愚者之所长。文公种米,曾子架羊。”《淮南子.泰族训》;“文公树米,曾子架羊,犹之为知也。”相传,春秋时晋文公曾以米下种,希望能长出庄稼。此事虽然可笑,但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