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掌上明珠

掌上明珠

傅玄《短歌行》:“昔君视我,如掌中珠。何意一朝,弃我沟渠!”因以“掌上明珠”比喻极受疼爱的人。多指极受父母钟爱的儿女。宋辛弃疾《永遇乐.送陈光宗知县》词:“落魄东归,风流赢得,掌上明珠去。”


偏正 比喻深受钟爱的人或物。朱苏进、胡建新《康熙帝国》:“老板赞道:‘蓝齐格格呀,当今皇上的~!’”△褒义。多用于指称深受宠爱的晚辈。


【典源】 晋·傅玄《短歌行》诗:“昔君视我,如掌中珠。何意一朝,弃我沟渠。”《初学记》卷二十七引南朝梁·吴均《碎珠赋》:“又闻珩璧之独照,不见掌上之明珠。”

【今译】 晋代傅玄《短歌行》诗中写道:“以往你对我情意深切,视我如托在掌上的珍珠,为什么忽然负情变心,将我抛弃在沟渠之间。”后人诗赋中经常用及。

【释义】 后以此典借指极为珍爱的人(多指儿女) 或极为爱重的物品。

【典形】 掌上明珠、掌上珍、掌上珠、掌中珠、掌珠、珠辞掌上恩、珠在掌、掌离珠、掌中一珠新。

【示例】

〔掌上明珠〕 宋·辛弃疾 《永遇乐》:“落魂东归,风流赢得,掌上明珠去。”

〔掌上珍〕 明·汤显祖《南柯梦记》:“虽不是人间世,论相同掌上珍。”

〔掌上珠〕 清·张景崧《弄潮儿歌》:“儿年七八掌上珠,逢人称是千里驹。”

〔掌中珠〕 北周·庾信《伤心赋》:“天道斯慈,人伦此爱。膝下龙摧,掌中珠碎。”

〔掌珠〕 南朝梁·江淹《伤爱子赋》:“曾悯怜之惨凄,痛掌珠之爱子。”

〔珠辞掌上恩〕 唐·沈佺期《奉和送金城公主》:“玉就歌中怨,珠辞掌上恩。”

〔珠在掌〕 宋·苏轼《京师哭任遵圣》:“平生唯一子,抱负珠在掌。”


【词语掌上明珠】  成语:掌上明珠汉语词典:掌上明珠

猜你喜欢

  • 章台街

    同“章台路”。唐李商隐《回中牡丹为雨所败》诗之一:“章台街里芳菲伴,且问宫腰损几枝?”

  • 室如悬磬

    同“室如悬罄”。汉 焦赣《易林.乾之贲》:“室如悬磬,既危且殆,蚤见之士,依山处谷。”见“室如悬罄”。汉·司马徽《戒子书》:“闻汝充役,~,何以自辩?”【典源】《国语·鲁语上》:“齐侯见使者曰:‘鲁国

  •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死生听凭命运,富贵由天安排。 这是古代儒家一种宿命论观点。语出《论语.颜渊》:“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晋.挚虞《思游赋序》:“虞尝以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天之所祐者义也,人之所助

  • 吊陶

    源见“吊鹤”。借指吊唁贤母。唐李商隐《过姚孝子庐偶书》诗:“鱼因感姜出,鹤为吊陶来。”

  • 谈天衍

    《史记.荀卿列传》:“驺衍之述迂大而闳辩;奭也文具难施;淳于髡久与处,时有善言。故齐人颂曰:‘谈天衍,雕龙奭,炙毂过髡。”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刘向《别录》曰:‘驺衍之所言,五德终始,天地广大,

  • 华表归

    源见“辽东鹤”。谓重归故里,人事变迁。清钱谦益《十月朔日抵广陵》诗:“流萤尚作芜城梦,跨鹤真同华表归。”

  • 耿恭拜井

    源见“忠泉出井”。表现边将爱国守边的精诚感天动地。唐李瀚《蒙求》:“戴封积薪,耿恭拜井。”主谓 取后汉耿恭守疏勒,为匈奴所困,拜井得水的故事。语本《后汉书·耿弇传》:“恭以疏勒城旁有涧水可固,五月乃引

  • 乘鸾仙子

    源见“乘鸾”。泛指仙女。宋袁去华《清平乐.嫩凉新霁》词:“夜深风露娟娟,抱琴谁和流泉。只有乘鸾仙子,见人愁绝无眠。”

  • 丁兰刻母

    唐.徐坚《初学记》卷十七引晋孙盛《逸人传》:“丁兰者,河内人也,少丧考妣,不及供养,乃刻木为人,仿佛亲形,事之若生,朝夕定省。其后,邻人张叔妻从兰妻有所借,兰妻跪报木人,木人不悦,不以借之。叔醉,疾来

  • 胜残去杀

    使凶残的人不再作恶,改而为善,就可以不用刑杀。《论语.子路》:“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亦作“捐残去杀”。《汉书.李广传》:“夫报忿除害,捐残去杀,朕之所图于将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