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文翁教授

文翁教授

汉书.文翁传》:“文翁卢江舒人也。少好学,通《春秋》,以郡县吏察举。景帝末,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见蜀地辟(通僻)陋有蛮夷风,文翁欲诱进之,乃选郡县小吏开敏有材者张叔等十余人亲自饬厉,遣诣京师,受业博士,或学律令。减省少府(古代管理财政的机构)用度,买刀布蜀物,赍计吏(上计簿的官吏)以遗博士。数岁,蜀生皆成就还归,文翁以为右职(郡中高职),用次察举,官有至郡守刺史者。又修起学官(学之官舍)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为除更繇(更,汉代指轮流更替服兵役;繇,同徭,即徭役),高者以补郡县吏,次者为孝弟力田(孝弟力田,为汉代官名,简称孝弟)。常选学官童子,使在便坐(别坐,非正廷)受事。每出行县,益从学官诸生明经饬行者与俱,使传教令,出入闺阎(内中小门,此指门户)。县邑吏民见而荣之,数年,争欲为学官弟子,富人至出钱以求之。繇(通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之始云。”

汉时文翁在四川做官时,非常重视教育。他兴办学校,选拔青年到京城去培养造就。又革除“更徭”,更选拔一些年轻人到地方工作实践中去锻炼,蜀川的风化因此而大变。后因以“文翁”为称颂循吏的典故。汉.李翕(音xì)《析里桥郙fǔ阁颂》:“佥(众人,大家)曰大(通太,泰)平兮,文翁复存。”(见《隶释》四)唐.王维《送梓州李使君》诗:“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诗句以文翁比拟李使君。这两句意思是说:梓州地虽僻陋,但在丰衣足食后,也可施以教化,文翁不以民俗难治而动摇自己的决心,想梓州人民也不会倚仗前贤而翻改文翁广施教授之道,而不遵你李使君的政令吧。


猜你喜欢

  • 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

    贯:指一贯钱。古代铜钱中间有一方孔,用绳索穿着,一千钱为一贯。 腰间捆着十万贯钱财,骑着仙鹤到扬州去遨游。 原指人们想象中神仙式的富贵生活。 后用以比喻贪心妄想。语出《说郛》卷四六载唐佚名《商芸

  • 势如破竹

    亦作“破竹之势”。形势的发展如劈竹子似的顺利。形容打仗或工作节节胜利,毫无阻碍。典出晋杜预之事迹。杜预(222-284年),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文武双全,多谋善断。羊祜死后,接任镇

  • 星如雨

    《左传.庄公七年》:“星陨如雨”。宋吴自牧《梦粱录.元宵》:“诸营班院于法不得与夜游,各以竹竿出灯球于半空,远睹若飞星。”后遂用“星如雨”比喻元宵灯火之盛。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词:“东风夜放花千树

  • 桑间之咏

    源见“桑间濮上”。指描写男女情爱的诗歌。明杨循吉《蓬轩吴记》卷上:“其集多桑间之咏,不足传也。”见“桑间濮上”。明·杨循吉《蓬轩吴记》卷上:“其集多~,不足传也。”【词语桑间之咏】  成语:桑间之咏汉

  • 藜光

    同“藜阁火”。清唐孙华《送吴振西北游》诗之三:“三条桦烛藜光助,千佛名经蕊榜看。”【词语藜光】   汉语大词典:藜光

  • 槐宫

    同“槐柯蚁穴”。宋刘克庄《念奴娇.丙寅生日》词之五:“丹汞灰飞,黄粱炊熟,跳出槐宫里。”

  • 不茹不吐

    见“不吐不茹”。清·汤斌《与李襄水书》:“异日当国家大任,~,正在此时。”

  • 项岂砥石

    《新唐书.林蕴传》:“林蕴字梦复,泉州蒲田人。……蕴世通经,西川节度使韦皋辟推官。刘辟反,蕴晓以逆顺,不听。复遗书切谏,辟怒,械于狱,且杀之。将就刑,大呼曰:‘“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得死为幸矣!’辟

  • 许巢

    源见“许由洗耳”。许由与巢父。指不容污浊、超凡脱俗的高士。清无名氏《双锤记.仙期》:“首阳山,义士高;傲王侯,羡许 巢。”

  • 二分空

    源见“一分流水二分尘”。指春已将暮。元王恽《双鸳鸯.柳圈辞》曲之三:“问春工,二分空,流水桃花扬晓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