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施氏之邻

施氏之邻

列子.说符》:“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好学者以术干(求取)齐侯,齐侯纳之,以为诸公子之傅(指负责教导的官师)。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通“政”)。禄富其家,爵荣其亲。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羡施氏之有,因从请进趋之方。二子以实告孟氏。孟氏之一子之秦,以术干秦王。秦王曰:‘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遂宫(古时的一种刑罚,男子割势)而放之。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卫侯曰:‘吾弱国也。而攝(迫近)乎大国之间。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遂刖(古代砍掉脚的酷刑)之而还诸鲁。既反(返),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让(责备)施氏。施氏曰:‘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时,指时机,时势)。子道与吾道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且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此用与不用,无定是非也。投隙抵时,应事无方,属(系是),乎智;智苟不足,使若博如孔丘,术如吕尚,焉往而不穷(困窘)哉!’孟氏父子舍然(舍通释,释然是形容疑虑消除)无愠容,曰:‘吾知之矣,子勿重言。’”

施氏的邻人孟氏不顾时机事势,只知盲目机械地照搬施氏富家荣亲的方法,以致遭到不幸,事归失败。

后因以“施氏之邻”的典故,常讽刺比喻那种只知死搬硬套不知因时因势灵活权变处理问题的教条主义者。


猜你喜欢

  • 拱极

    同“拱辰”。极,指北斗星。《旧唐书.礼仪志二》:“叶台耀以分辉,契编珠而拱极。”宋吕本中《紫微诗话》:“正宪公知扬州,《贺景灵宫成表》有云……回廊曼衍,图拱极之近僚;秘殿重深,列仪坤之正位。”【词语拱

  • 周穆八荒

    《穆天子传》卷三:“吉日甲子,天子宾于西王母。”“乙丑,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列子.周穆王》:“王大悦,不恤国事,不乐臣妾,肆意远游。命驾八骏之乘,……别日升昆仑之丘,以观黄帝之

  • 祁奚之荐

    《左传.襄公三年》及《襄公二十一年》、《国语.晋语七》、《史记.晋世家》等载:春秋 晋国大夫祁奚告老,将辞中军尉职事。晋悼公问谁可承接,祁奚先推荐仇人解狐。复问,又荐举其子祁午。时人因而有“外举不弃仇

  • 燕子人亡

    源见“燕子楼”。感叹时过境迁。宋苏轼《和赵郎中见戏》之一:“燕子人亡三百秋,卷帘那复似扬州?”

  • 赍汩

    《列子.皇帝》:“与赍俱入,与汩偕出。”张湛注:“赍、汩者,水回入涌出之貌。”本指水中旋涡。后引申谓泯灭,埋没。宋苏舜钦《上范公参政书》:“若蹉跌失时,则赍汩前志,则抱恨万世,为来者所笑戮,无复自明,

  • 混同文轨

    同“混一文轨”。宋王禹偁《单州成武县行宫上梁文》:“一戎而倒载干戈,万国而混同文轨。”

  • 歌叔度

    源见“歌五袴”。颂扬施行善政的地方官。叔度,廉范字。宋张先《定风波令.再次韵送子瞻》词:“湖山风物岂无情,不独渠丘歌叔度。”【词语歌叔度】   汉语大词典:歌叔度

  • 及亲三釜

    《庄子.寓言》:“曾子再仕而心再化,曰:‘吾及亲,仕三釜而心乐;后仕三千钟而不洎(jì及也),吾心悲。’”釜,量器,一釜为六斗四升。三釜,是古代下级官吏的俸禄数量。曾子认为,及时养亲这一点很重要,不要

  • 虞姬永别

    同“虞歌诀别”。北周庾信《拟连珠》:“是以楼中对酒,而绿珠前去;帐里悲歌,而虞姬永别。”

  • 汤池

    源见“金城汤池”。指难以逾越的护城河。泛指城池防守严固。唐杜甫《秋日送石首薛明府辞满告别三十咏》:“汤池虽险固,辽海尚填淤。”【词语汤池】   汉语大词典:汤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