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旁观者清

旁观者清

置身于事情局外的人,比当事者看得清楚。原作“旁观见审”。出自唐元行冲之语。元行冲(653-729年),名澹(dàn淡),以字行。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博学多通,尤善音律及训诂之书。进士及第。累迁通事舍人,太常少卿。开元初曾任岐州刺史、右散骑常侍、东都副留守、大理卿等,但他志在著作,不愿任此类职务,遂改任弘文馆学士、国子祭酒等职。曾编过《魏典》三十篇,并为唐玄宗自注的《孝经》和魏徵所著《类礼》一书撰义疏。但后者因张说等人的反对,未能在国子学中使用。为此,他又著《释疑》篇以自释。其中便曾讲到“往往当局者迷惑,而‘傍观见审’。”后人遂作“旁观者清”。

【出典】:

旧唐书》卷102《元行冲传》3179页:“客曰:‘当局称迷,傍观见审,累朝铨定,故是周详,何所为疑,不为申列?’”

【例句】: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9“说起来,下棋的最怕傍人观看。常言道,傍观者清,当局者迷。” 清·曹雪芹《红楼梦》55回:“俗语说:‘旁观者清’,这几年姑娘冷眼看着,或有该添该减的去处,二奶奶没行到,姑娘竟一添减。”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26回:“从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姐姐细想这宝砚雕弓,岂不是天生地设的两桩红定?”


主谓 旁观的人比当事者看得更清楚。语出《红楼梦》55回:“俗话说旁观者清。”费宏达《女人们》:“常言道当事者迷,~,自己怎么给粘糊了。”△多用于表现人们对事情的认识方面。→洞若观火 ↔当事者迷。 也作“傍观者清”。


【词语旁观者清】  成语:旁观者清汉语词典:旁观者清

猜你喜欢

  • 分阃

    《史记.冯唐列传》:“(冯)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韦昭曰:‘此郭门之阃也。’”阃,音kǔn,郭门,国

  • 心存阙

    同“心在魏阙”。唐李商隐《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徒欲心存阙,终遭耳属垣。”

  • 骥服盐车

    《战国策.楚策四》载:汗明对春申君说:“君亦闻骥乎?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伯乐遭之,下车攀而哭之,解紵衣以冪之。骥于是俛而喷,仰而

  • 诗虎

    明 程羽文《诗本事》:“罗邺(唐代诗人),时人目为诗虎。”清厉鹗《宋诗纪事》引《丹阳集》载:宋钱惟演、刘筠与杨亿诗齐名,号“江东三虎”。因以“诗虎”称作诗能手。清黄遵宪《玄武湖和龙松岑》:“承平公子文

  • 梦九

    源见“周王梦”。祝人长寿之词。宋范仲淹《老人星赋》:“实赞天灵之数,允叶华封之愿。又何必周王之梦九,而嵩岳之呼万者也。”【词语梦九】   汉语大词典:梦九

  • 夸多斗靡

    意谓以此博相竞夸。唐代韩愈《送陈秀才彤序》:“读书以为学,缵言以为文,非以夸多而斗靡也。”靡:奢侈、华丽。并列 夸,夸耀,炫耀;斗,争斗,比赛;靡,奢华,华丽。原指文章以篇幅多、词藻华丽相夸耀的文风,

  • 假虎

    同“假虎之威”。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某太守》:“人设喻,借人之势以恣威福者曰假虎。”【词语假虎】   汉语大词典:假虎

  • 西靡树

    《文选》卷四十三南朝梁.刘孝标《重答刘秣陵沼书》:“冀东平之树,望咸阳而西靡,盖山之泉,闻弦歌而赴节。”唐.李善注:“《圣贤冢墓记》曰:‘东北思王冢在东平。无盐人传云:思王归国京师,后葬,其冢上松柏西

  • 譬诸草木,区以别矣

    诸:“之于”的合音。 好比花草树木,各种类别不同。 表示事物有区别。语出《论语.子张》:“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传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汉书.王贡两龚鲍传.赞》:“《易》称君子之道,或出或

  • 羊触藩

    同“羝羊触藩”。宋苏辙《送鲜于子骏还朝》诗:“低佪有似羊触藩,眷恋仅同鸡择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