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易箦

易箦

礼记.檀弓上》:“曾子寝疾(卧病),病(古人称病危为病),乐正子春坐于床下,曾元、曾申坐于足,童子隅坐而执烛(子春是曾参的弟子,元、申是参之子)。

童子曰:‘华而睆(华美而光亮)!大夫之箦(zé竹席)与?’子春曰:‘止!’曾子闻之,瞿(jù瞪目惊视)然,曰:‘呼(音吁,嘘气声)!’曰:‘华而皖,大夫之箦与!’(按:这是童子认为病人没听清,又重复一遍)曾子曰:‘然,斯季孙氏(鲁大夫)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箦。’曾元曰:‘夫子之病革(jí危急)矣!不可以变。幸而至于旦,请敬易之。’曾子曰:‘尔之爱我也,不如彼。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识浅少智之人)之爱人也,以姑息(苟且求安)。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毙焉(正,是,理得而心安),斯已矣。’

举扶而易之。反席(再到另一席上),未安(没有把身体放稳妥)而没。”

按照奴隶制社会的等级制度规定,只有大夫官才能用光泽华美的竹席。曾参非大夫之职,所以临死时坚持要把大夫季孙赐给他的好席换掉。

曾子对自身要求严格,非分之事决不悖礼去做。这一则“易箦”的故事,使后人看到了曾参始终不渝的高尚品格。

后称人病重将死叫做“易箦”。

宋.文天祥《言志》诗:“易箦不必如曾参,结缨犹当效子路。”


【词语易箦】   汉语词典:易箦

猜你喜欢

  • 投闲置散

    投,置:放。安置在闲散的位子上,指担任不重要的工作或不担任工作。唐代韩愈《进学解》:“投闲置散,乃分之宜。”分( ㄈㄣˊ fén 忿):本分。宜:应该。并列 投,放。置,安置。闲散,清闲少事。置于

  • 一饭恩

    同“一饭之德”。唐王建《求友》诗:“每怀一饭恩,不重劝勉词。”源见“一饭千金”。喻小的恩德。清吴伟业《家园次罢官吴兴有感》诗:“枉殉千金诺,空酬一饭恩。”清徐昂发《淮阴侯钓台》诗:“蒯通不售三分策,漂

  • 张公雾

    同“张楷雾”。唐无名氏《对蜀父老问》:“门有张公之雾,突无墨子之烟。”

  • 红线缠腰

    源见“丝幕牵红”。谓情缘有份。《警世通言.庄子休鼓盆成大道》:“若论到夫妇,虽说是红线缠腰,赤绳系足,到底是剜肉粘肤,可离可合。”

  • 可一而不可再

    见〔一之谓甚,其可再乎〕。并列指只可以做一次而不可以做第二次。《醒世姻缘传》89回:“事体~,往后相(象)这等的状,姐姐千万不可再告。”△多用于规劝人不能重复错误,不能一犯再犯。↔一而再,

  • 王孙遇漂

    源见“一饭千金”。指饥饿者遇到救助。清李渔《慎鸾交.情访》:“今日呵,又不是王孙遇漂母,林宗过茅,为甚把盘中草蔬俱尝到?”

  • 痴儿难了事

    源见“了事痴”。指公事繁冗,政务缠身。清钱谦益《甲子秋北上渡淮》诗:“世上痴儿难了事,吾曹小子自成章。”

  •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

    文官为政清廉,武官不惜性命。 旧时认为是国家兴盛太平的标帜。语出《宋史.岳飞传》:“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明.王文禄《庭闻述略》:“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

  • 日计之不足,岁计之有余

    按日来计算觉得不足,按年来计算又觉有余。 意谓要从长远着眼,不能只图旦夕近利。语出《庄子.庚桑楚》:“居三年,畏垒大穰。畏垒之民相与言曰:‘庚桑子之始来,吾洒然异之。今吾日计之而不足,岁计之而有余。

  • 六州铸错

    同“六州铁铸”。清唐孙华《读梅村先生鹿樵纪闻有感》诗:“六州铸错空销铁,九品论材只采金。”【典源】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四:“中和中,魏博帅罗弘信,初为本军步射小校,……累加至太尉,封临淮王。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