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昨非今是

昨非今是

源见“陶令归去来”。谓方今才洞明事理,知从前错了而如今才对。金元好问《和仁卿演太白诗意》:“四十九年堪一笑,昨非今是可怜生。”


见“今是昨非”。宋·辛弃疾《稼轩长短句》:“一饷聚飞蚊,其响如雷,深自觉、~。”


【词语昨非今是】  成语:昨非今是

猜你喜欢

  • 化鲲

    同“化鹏”。闽徐夤《将入城灵口道中作》诗:“高风九万途程近,与报沧洲欲化鲲。”

  • 狐狸尾巴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法云寺》:“孙岩娶妻三年,不脱衣而卧。岩私怪之,伺其睡,阴解其衣,有三毛,长三尺,似野狐尾。岩惧而出(休弃)之。”“狐狸尾巴”比喻坏人的本来面目或骗人的罪证。陈绍基《金十字架

  • 察见渊鱼者不祥

    能明察深水中游鱼的人不吉祥。 比喻探知别人阴私的人会惹祸。语出《列子.说符》:“周谚有言: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史记.吴王濞列传》:“且夫察见渊中鱼不祥”。司马贞索隐:“按此语见《韩子

  • 及锋而试

    《史记.高祖本纪》:“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日夜企而望归,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有大功。”谓乘军中士气旺盛之时用之。后以“及锋而试”比喻趁人有为之时加以任用。清阮葵生《茶馀客话》卷七:“今之论人才者多称及

  • 千里一曲

    《初学记》卷六引《河图》载:古传黄河源出昆仑山,河水九曲,一曲千里,流入渤海。《公羊传.文公十二年》:“曷为以水地?河曲疏矣,河千里而一曲也。”后借喻举止随便,不拘小节。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

  • 三豕渡河

    同“三豕涉河”。汉蔡邕《月令问答》:“书有转误,三豕渡河之类也。”见“三豕涉河”。汉·蔡邕《月令问答》:“盖书有转误,~之类也。”【词语三豕渡河】  成语:三豕渡河汉语大词典:三豕渡河

  • 蚊思负山

    源见“蚊虻负山”。比喻力量虽微却愿担起重任。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郦道元《水经注》,无有疏之者,盖亦难言之矣。予不自揣,蚊思负山,欲取郦注从而疏之。”主谓 比喻力量虽微却愿担起重任。清·刘献廷《

  • 九转金丹

    道家认为,用矿石药物烧炼成丹,吃后可以成仙,称为金丹。转:循环变化的意思。九转:即反复多次地烧炼,如把丹砂烧成水银,再将水银又炼成丹砂。烧炼时间愈久,则转数愈多,效能愈高。晋代葛洪《抱朴子.金丹》:“

  • 桃花水

    即桃花汛,每年三月桃花开时的黄河春汛。《汉书.沟洫志》:“来春桃花水盛。”唐代颜师古注:“《月令》:‘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华。’盖桃方花时,既有雨水,山谷冰泮,众流猥集,波澜盛长,故谓之桃花水耳。唐

  • 智周万物

    《易.系辞上》:“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后以“智周万物”谓无所不知。南朝 宋何承天《达性论》:“情综古今,智周万物。”主谓 周,周遍。对于万物无所不知。语本《易经·系辞上》:“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