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桃梗漂流

桃梗漂流

战国策.齐策三》载:苏代谓孟尝君曰:“‘今者臣来,过于淄(淄水出泰山莱芜原)上,有土偶人与桃梗相与语。桃梗谓土偶人曰:‘子,西岸之土也,挺(治做)子以为人,至岁八月,降雨下(大雨降下),淄水至,则汝残矣。”土偶曰:“不然。吾西岸之土也,土则(指雨淋而残,一本作吾残则)复西岸耳。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今秦四塞之国(指四面有关山之固),壁若虎口,而君入之,则臣不知君所出矣。’孟尝君乃止。”(按:《赵策一》载苏子说李兑举例大意同)此事又见《史记.孟尝君列传》,汉.刘向《说苑.正谏》。

苏代举“桃梗漂流”的事例,是为了说服孟尝君不要西入秦。否则,也将成为有土不能返,有国不能归的“木偶”和“土偶”。桃梗漂流,又称为“漂梗”或“梗泛”,都是比喻生活漂泊不定,身无安居之所。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三十六出“逃难”:“香:行路难时泪满腮,苏:飘蓬断梗出城来。”清.黄景仁《两当轩集》四“送容甫归里”诗:“经年梗泛判游踪,一笑惊从意外逢。”


猜你喜欢

  • 鱼肠尺素

    同“鱼书”。北周庾信《谢滕王集序启》:“鱼肠尺素,凤足数行,书此谢辞,终知不尽。”并列 书信。语本《乐府诗集·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北周·庾信《谢藤王集序

  • 伏弩收庞

    源见“马陵书树”。谓周密部署,智克强敌。宋王令《寄满衡文》诗:“须学依墙勤哭楚,莫同伏弩助收庞。”

  • 素女哀弦

    同“素女弦”。清曹寅《游仙诗》之十四:“素女哀弦彻夜弹,姮娥自耐九秋寒。”

  • 布衣百万

    《晋书.刘毅传》:“后于东府聚摴蒱,大掷,一判应至数百万。”唐.杜甫《今昔行》诗:“咸阳客舍一事无,相与博塞为欢娱。……君莫笑刘毅从来布衣愿,家无儋石(注:儋音dān,容器,可容一石,故称)输百万。”

  • 昆明教战

    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一:“武帝作昆明池,欲伐昆吾夷,教习水战,因而于上游戏,养鱼。鱼给诸庙陵祭祀,余付长安市卖之。池周回四十里。”汉武帝为征越巂昆明国,故仿照滇池在长安西南二十里开凿昆明池,以演习水

  • 醉吐相茵

    相茵:丞相乘坐的车上铺的垫子。西汉丞相丙吉(?-前55年)字少卿,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丙吉对待下属官吏宽宏仁爱,掩过扬善。丙吉的随员驾车吏嗜好喝酒,常擅离职守去贪杯。有一次他随丞相丙吉外出,饮醉后在

  • 物极必反

    《鹖冠子.环流》:“物极则反,命曰环流。”这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概念,认为事物周流如环,是一种循环论的观点,现亦理解为事物发展到极度时,便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主谓 极,顶点、极端。反,反面。事物发展到极点

  • 穿杨百步

    同“百步穿杨”。《初刻拍案惊奇》卷一:“能武的穿杨百步,用不着时,几杆箭,煮不熟饭锅。”

  • 梁上歌声绕

    源见“馀音绕梁”。形容歌声优美动人,馀韵无穷。明唐寅《忆秦娥.王守谷寿词》词:“祝长生,梁上歌声绕,黄粱梦先觉。”

  • 十日留

    同“十日饮”。清张问陶《送家鹤坪太守之任河南》诗:“临岐苦勉三馀学,痛饮难为十日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