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狐假虎威

狐假虎威

比喻仰仗别人的权势欺压他人。公元前352年,楚宣王有一天对臣下说,我听说北方各国都十分害怕楚国名将昭奚恤,这究竟是怎么回事?群臣都不知如何回答。江乙回答说,老虎到野外寻找野兽吃,抓住了一个狐狸,狐狸说,你不能吃我,天帝委派我管理百兽。如果你吃了我,就违背了天帝的命令。你如果不信,就跟着我出去,看看百兽见我怕不怕,有没有逃走的。老虎觉得他说得对,就跟在狐狸后面走。百兽见状都狂奔而逃。老虎不明白它们是怕自己才逃走的,还以为是怕狐狸呢。现在大王你有地五千里,军队上百万,而把大权交给了昭奚恤,北方各国所以害怕昭奚恤,其实是害怕你的军队,就好象百兽之害怕老虎啊!

【出典】:

战国策·楚策》一《荆宣王问群臣》:“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例句】:

南朝·梁·庾信《哀江南赋》:“或以隼翼披,虎威狐假。” 元·方回《梅雨大水》:“狐假虎威饶此辈,鼠穿牛角念吾民。”


主谓 狐狸仗着老虎的威风。比喻倚仗他人的威力欺压人。语本《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冯玉祥《我的生活》第5章:“平常因为教徒们借着洋大人的势力对同胞作种种的侮辱,这时便不期而然的有一般人联合起来,挨家搜查这种~的二毛子。”△贬义。多用于形容虚空的声势。→狐假鸱张 虚张声势 狗仗人势 仗势欺人 ↔河润泽及。也作“狐藉虎威”、“虎威狐假”。


【典源】《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今译】 虎捕捉各种野兽当它的食物,捉到了狐狸。狐狸说:“你不敢吃我,天帝派我掌管百兽,今天你要吃我,是违抗天帝之命。如果你不相信,我在你前头走,你随在我后头,看百兽见了我有敢不回避的吗?”虎认为可以,于是跟在狐狸后面同行。野兽见了都赶快跑掉,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跑,还以为是害怕狐狸。

【释义】 后以此典指倚仗他人的势力来欺压人。

【典形】 狐假、狐假虎威、狐威假白额、虎威狐假、凭武之狐、威假虎狐。

【示例】

〔狐假〕 唐·李绅《虎不食人》:“不竞牛甘令买患,免遭狐假妄凭威。”

〔狐假虎威〕 元·方回 《梅雨大水》:“狐假虎威饶此辈,鼠穿牛角念吾民。”

〔狐威假白额〕 唐·杜牧《昔事文皇帝》:“狐威假白额,枭啸得黄昏。”

〔虎威狐假〕 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或以隼翼鷃披, 虎威狐假。 沾渍锋镝,脂膏原野。”

〔凭武之狐〕 唐·王维《大唐故临汝郡太守韦公神道碑铭》:“吠尧之犬,驱彼六骡; 凭武之狐,犹威百兽。”

〔威假虎狐〕 清·蒲松龄《诈欺官私取财》:“威假虎狐,肆其上下之手; 眠同猫鼠,酿为表里之奸。”


【词语狐假虎威】  成语:狐假虎威汉语词典:狐假虎威

猜你喜欢

  • 日记

    汉刘向《新序.杂事一》:“司君之过而书之,日有记也。”后以“日记”称每天记事的本子或每天所遇所做的事的记录。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黄鲁直有日记,谓之《家乘》,至宜州犹不辍书。”【词语日记】   

  • 清渭咽

    源见“渭城”。谓流泪伤别。宋杨泽民《浪淘沙慢》词:“正乍裛轻尘,新晴后,汩汩清渭咽。闻西度阳关,风致全别。”

  • 卞和知

    源见“和氏之璧”。指知才之士,独具慧眼。唐刘商《殷秀才求诗》诗:“连城犹隐石,唯有卞和知。”

  • 赐铜山

    《史记.佞幸列传》:“孝文帝时中宠臣,士人则邓通,宦者则赵同、北宫伯子。……文帝赏赐通巨万以十数,官至上大夫。……上使善相者相通,曰:‘当贫饿死。’文帝曰:‘能富通者在我也。何谓贫乎?’于是赐邓通蜀严

  • 比兴

    比和兴是《诗》的两种创作方法。《诗.大序》:“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宋代朱熹《诗集传》:“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又:“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词

  • 山阴笛

    参见:邻笛

  • 虎负嵎

    同“负隅顽抗”。喻人凭险顽抗。沈昌眉《和弟》:“北军豺当道,南军虎负隅。”【词语虎负嵎】   汉语大词典:虎负嵎

  • 潜龙

    《易.乾》:“初九,潜龙勿用。”李鼎祚集解引马融曰:“物莫大于龙,故借龙以喻天之阳气也。初九,建子之月,阳气始动于黄泉,既未萌芽,犹是潜伏,故曰潜龙也。”后因以“潜龙”比喻圣人在下位,隐而未显。《三国

  • 鹤乘车

    同“鹤乘轩”。宋陆游《题舍壁》诗之一:“尚憎驽恋栈,肯羡鹤乘车?”【词语鹤乘车】   汉语大词典:鹤乘车

  • 卧病清漳

    源见“刘桢病”。指卧病不起。清吴绮《南浦.鲍子韶邀集莲社庵即送家观庄入粤》词:“肠断河梁分手,更卧病清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