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狙公分栗

狙公分栗

源见“朝三暮四”。谓玩弄手段诈术欺人。宋苏轼《和邵同年戏赠贾收秀才》之三:“狙公欺病来分栗,水泊知馋为出鲈。”


【典源】《庄子·齐物论》:“狙公赋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列子·黄帝篇》:“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今译】 古代宋国有个喜爱猴子的人。能够懂得猴子的心意。他为了养猴,甚至不惜减少自己家人的口粮。后来粮食少了,他想限制猴子的口粮,对猴子说:“给你们橡实 (一称山栗),早晨三个晚上四个,够了吗?”众猴都立起身发怒,表示不满。他又说:“那么改成早晨四个晚上三个,够了吧?”众猴就都高兴了。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聪明人善用手段驾驭他人; 也用以指反复无常。

【典形】 狙公倒七芧、狙公分栗、暮四朝三、三四计朝暮、喜众狙、朝三、朝三暮四、朝四暮三、众狙皆喜、三四调群狙、被狙公卖、喜怒纷众狙。

【示例】

〔狙公倒七芧〕 宋·黄庭坚《用前韵谢子舟》:“狙公倒七芧,勿用嗔喜对。”〔狙公分栗〕 宋·苏轼《和邵同年》之三:“狙公欺病来分栗,水伯知馋为出鲈。”

〔暮四朝三〕 宋·杨万里 《有叹》:“尽逃暮四朝三外,犹在桐花竹实中。”

〔三四计朝暮〕 宋·李昴英《摸鱼儿》:“应共笑群狙,无端喜怒,三四计朝暮。”

〔喜众狙〕 宋·刘筠《受诏修书述怀感事》:“讹谬刊三豕,公平喜众狙。”

〔朝三〕 宋·陆游《五月初作》:“推移逢夏五,赋与叹朝三。”

〔朝三暮四〕 清·黄鷟来《岁暮杂感》之四:“月纬岁经惭织妇,朝三暮四笑狙公。”

〔朝四暮三〕 宋·黄庭坚《见子瞻粲字韵诗》:“朝四与暮三,适为狙公玩。”


猜你喜欢

  • 惊肉生髀

    源见“髀肉复生”。惊叹久处安逸,不能有所作为。宋 刘厵《水调歌头》词:“人人惊肉生髀,却日欲挥戈。”兼语 疑虑身上又长了很多肉。慨叹久居安逸,已无所作为。宋·刘厵《水调歌头》:“人人~,却日欲挥戈。”

  • 当阳武库

    《晋书.杜预传》载:晋杜预曾任度支尚书,“在内七年,损益万机,不可胜数,朝野称美,号曰‘杜武库’,言其无所不有也。”杜预后以平吴等功封征南大将军,进爵当阳县侯。后以“当阳武库”喻多才多能。清毛奇龄《恭

  • 出其不备

    同“出其不意,攻其无备”。《红楼梦》七三回:“黛玉笑道:这倒不是道家法术,倒是用兵最精的所谓‘守如处女,出如脱兔’,‘出其不备’的妙策。”述宾 犹“出其不意”。《红楼梦》73回:“黛玉笑道:‘这倒不是

  • 诗礼将

    《左传.僖公二十七年》:“晋作三军,谋元帅。赵衰曰:‘郤穀可。臣亟闻其言矣,说(同悦)礼、乐而敦《诗》、《书》。《诗》、《书》,义之府也;礼、乐,德之则也;德义利之本也。夏书曰:“赋纳以言,明试以功,

  • 羊祜伤风景

    《晋书.羊祜传》:“祜乐山水,每风景,必造岘山,置酒言咏,终日不倦。尝慨然叹息,顾谓从事中郎邹湛等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如百岁后有知,

  • 一肚皮不合时宜

    不合时宜:不合时势所需要。 意谓人的满脑袋思想与社会潮流格格不入。语出宋.费衮《梁溪漫志.侍儿对东坡语》:“东坡一日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汝辈且道是中有何物?’……至朝云乃曰:‘学士一

  • 黄石授书

    同“黄石受书”。清张问陶《邳州道中感留侯遗事》诗:“夭矫神龙见头尾,那须黄石授天书。”

  • 一蹴而成

    同“一蹴而就”。邹韬奋《什么事不可能》:“赖奥维一九〇三年的飞机也还不是一蹴而成的。”见“一蹴而就”。邹韬奋《什么事不可能》:“赖奥维一九○三年的飞机也还不是~的。”【词语一蹴而成】  成语:一蹴而成

  •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诗:原指《诗经》,后亦泛指诗歌。兴( ㄒㄧㄥˋ xìng ):譬喻,联想。 读《诗》可以培养联想力,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锻炼合群的性格,可以抒发怨恨的感情。 古代形容诗歌的特征和功能。语出《论语

  • 轮扁之言

    源见“轮扁斫轮”。喻指说理精辟的话。明何景明《直路行》:“轮扁之言,桓公是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