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王祐三槐

王祐三槐

王旦之父王祐在庭前手植三棵槐树,以示后世必有为三公者。比喻对子孙的厚望和信赖。王旦(957-1017年)字子明,大名莘县(在今山东境)人,宋太宗太平兴国进士。其父王祐为尚书兵部侍郎,在汉、周之际以文章显名。入宋,事太祖、太宗。王祐为官心地纯正。他曾说服杜重威不要反叛汉室,拒绝了卢多逊伤害赵普的计谋,以百口之家申明和担保符彦卿无罪,为世人称道。起初宋太祖命他出使魏州,曾许以王溥(宋初位司空)官职。回朝后,因以百口明符彦卿冤,反而被贬。亲戚朋友都给他开玩笑说:“猜想你要作王溥官职。”王祐笑笑说:“我虽没有做,但我的二儿子王旦必定能做。”特地在庭前栽了三棵槐树,说:“将来我的子孙一定会有位至三公者。”果然被他言中:王旦于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同知枢密院事,一年后拜参知政事。景德三年(1006年)拜相。苏东坡曾为作《三槐堂记》。

【出典】:

宋史》卷282《王旦传》9542-9543页:“王旦字子明,大名莘人。……父祐,尚书兵部侍郎,以文章显于汉、周之际,事太祖、太宗为名臣。尝谕杜重威使无反汉,拒卢多逊害赵普之谋,以百口明符彦卿无罪,世多称其阴德。祐手植三槐于庭,曰:‘吾之后世,必有为三公者,此其所以志也。’”

【例句】:

明·萧良有《龙文鞭影》卷2《九佳》:“禹钧五桂,王祐三槐。” 清·程允升《幼学琼林》《宫室》:“晋公堂下植三槐,相臣地位。” 清·程允升《幼学琼林》卷4《花木》:“王祐知子必贵,手植三槐。”


猜你喜欢

  • 倒绷孩

    同“倒绷孩儿”。宋周必大《答胡仲成》诗:“惟有诗情不如昔,旁观抚掌倒绷孩。”

  • 贫贱之知

    亦作“贫贱之交”。指贫困时结交的知心朋友。《后汉书.宋弘传》:光武帝“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见“贫贱之交”。《后汉书·宋弘传》:“臣闻

  • 支遁

    源见“支遁买山”。称誉高僧。唐李白《赠宣州灵源寺仲浚公》诗:“今日逢支遁,高谈出有无。”

  • 隐形仲甫

    晋.葛洪《神仙传》卷三《李仲甫》:“李仲甫者,丰邑中益里人也。少学道于王君,服汞丹有效,兼行遁甲,能步诀隐形。年百余岁转少。初隐百日,一年复见形。后遂长隐,但闻其声,与人对语饮食如常,但不可见。”道教

  • 博士书驴券

    同“博士买驴”。宋陆游《读书》诗:“文辞博士书驴券,职事参军判马曹。”

  • 假道伐虢

    《左传.僖公五年》:“晋侯(晋献公)复假道于虞(小春时的小国,地在今山西平陆县东北)以伐虢(春秋小国,地在今河南陕县东南)。宫之奇(春秋时虞大夫)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开寤)

  • 在陈

    同“在陈之厄”。唐韩愈《秋雨联句》:“吾人犹在陈,僮仆诚自郐。”宋 李弥远《春日书斋偶成复用前韵》诗:“来辕去棹自惊频,七十无多半在陈。”【词语在陈】   汉语大词典:在陈

  • 稷蜂社鼠

    比喻仗势作恶之人。清侯方域《代司徒公屯田奏议》: “权贵也,豪右也,武牟也,稷蜂社鼠,莫敢谁何。” ●《韩诗外传》卷八: “有鸟在此,架巢于葭苇之颠,天喟然而风,则葭折而巢坏,何?其所托者弱也; 稷蜂

  • 西缶雪耻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战国时,秦昭王倚仗强大的国势,向赵强索传国之宝“和氏璧”。赵臣蔺相如带璧入秦,当廷力争,使得以完璧归赵。公元前二七九年,蔺相如随赵惠文王赴渑池与秦王相会。会上,秦王强使赵王

  • 幼安漂泊

    源见“管宁栖辽海”。指离家漂泊。有隐处之意。幼安,管宁字。清赵执信《泛海言怀》诗:“幼安漂泊久,谢傅襟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