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班门弄斧

班门弄斧

班,鲁班,(一作鲁般),春秋末战国初期鲁国的巧匠,即公输般。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头,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唐代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郢:郢人,楚国郢都的巧匠。


偏正 在鲁班门前耍弄斧头。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语本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蔡敦祺《林则徐》(上)2章:“原来是少保公在前,请恕晚生有眼不识泰山,竟敢~,贻笑大方了!”△形容不自量力。 →布鼓雷门 ↔程门立雪自知之明。也作“弄斧班门”、“运斧般门”。


解释班:鲁班,古代的巧匠。在鲁班门前摆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出处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

鲁班是春秋末期鲁国人,姓公输名班,常被人称为鲁班。出生于工匠世家,从小就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鲁班在机械、土木、手工工艺等方面多有发明,传说他发明了攻城用的云梯,伐木的锯,能飞翔的竹鹞,舟战用的钩距,以及曲尺、墨斗、刨子、凿子、磨、碾、锁等。由于贡献突出和影响巨大,鲁班被后世工匠尊称为祖师。

鲁班的家人也都是能工巧匠。比如,原来鲁班做木工活,用墨斗放线的时候,由他母亲来拉住墨线头,后来他母亲在线头上拴了一个小钩,这样一个人操作就可以了。后世把这种墨线端头的小钩称作“班母”。再如,原来鲁班在刨木料时由他妻子扶住木料,后来他妻子发明了顶住木头的卡口,后来称作“班妻”。据说雨伞也是鲁班的妻子发明的。

《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是唐代大文学家柳宗元为他的世交王氏的诗集所写的序言。因为是世交,所以称王氏为伯仲,即两人的关系就像兄弟一样。柳宗元在序言中谦虚地说,王氏的诗文写得极好,自己为之作序,就像普通工匠在鲁班或另一位楚国巧匠面前拿着斧头卖弄一样,真是厚着脸皮、不自量力啊!

例句

在探花这样的绝顶高手面前,我们若是拳打脚踢地打了起来,岂非是在班门弄斧,要人家瞧着笑话。


【词语班门弄斧】  成语:班门弄斧汉语词典:班门弄斧

猜你喜欢

  • 胸中云梦

    同“胸吞云梦”。宋向子諲《虞美人.明年过彭蠡遇大风行巨浪中》词:“大觉胸中云梦,气横秋。”

  • 西门急

    源见“韦弦”。泛指性情急躁。清袁枚《寄庄容可抚军五排一百韵》:“始惮西门急,徐安子产良。”

  • 饮冰

    《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吾未至乎世之情而既有阴阳之患矣!”内热,内心焦灼。阴阳之患,指悲喜之情交织而伤害人心。春秋时,孔子周游到楚,楚叶公子高将使齐,因而来向孔子求教。上面

  • 楚后江萍

    同“楚江萍”。南朝 梁刘孝威《谢东宫赉藕启》:“楚后江萍,秦公海枣。”

  • 梅香窦臭

    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盛文肃公丰肌(一作肥)大腹,而眉目清秀,丁晋公疎瘦如削,二公皆两浙人也,并以文辞知名于时。梅学士询在真宗时已为名臣,至庆历中,为翰林侍读以卒。性喜焚香,其在官舍,每晨起将亲

  • 包胥哭

    同“包胥哭秦”。清陈维崧《望海潮.胥门城楼即伍相国祠春日同云臣展谒有作》词:“西子笑时,包胥哭后,霸吴入郢徒劳。”

  • 后薪

    源见“后来居上”。比喻得宠而后来居上的人。南朝 梁刘孝威《怨诗》:“后薪随复积,前鱼谁更怜?”唐骆宾王《春日离长安客中言怀》诗:“谈器非先木,图荣异后薪。”【词语后薪】   汉语大词典:后薪

  • 沾沾自喜

    沾沾(zhān zhān瞻瞻):洋洋自得神态。此典指窦婴自以为是而洋洋得意。后以此典比喻自以为很好而得意起来。窦婴(?——前131年),字王孙,观津(今河北衡水东)人,窦太后侄儿。吴、楚、赵、胶东、胶

  • 麻起

    《汉书.王莽传下》:“三辅盗贼麻起,乃置捕盗都尉官,令执法谒者追击长安中。”颜师古注:“言起者如乱麻也。”后以比喻众多。清袁枚《新齐谐.判官答问》:“昔白石仙人,终朝煮白石,不肯上天。人问其故,曰:‘

  • 孔武有力

    《诗.郑风.羔裘》:“羔裘豹饰,孔武有力,彼其之子,邦之司直。”孔:甚、很。武:勇武、勇敢。后因以“孔武有力”形容十分威武而有力量。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鸦头》:“孜渐长,孔武有力,喜田猎,不务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