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箪瓢陋巷

箪瓢陋巷

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后因以“箪瓢陋巷”为生活简朴、安贫乐道的典故。《世说新语.文学》“桓公、王长史、王蓝田、谢镇西并在”刘孝标注引《王述别传》:“述蚤孤,事亲孝谨,箪瓢陋巷,宴安永日。”


见“箪食瓢饮”。


【典源】《论语·雍也》:“子曰:‘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今译】 颜回字子渊,是孔子最赏识的学生。孔子夸奖颜回说:“回真有修养呀! 吃的是一小篓饭,饮的是一瓢清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苦,回却始终保持乐观而不改变。回真是有修养呀!”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读书人的贫苦生活; 或形容虽生活清苦,但读书治学,自有其乐。

【典形】 箪瓢、箪瓢陋巷、箪瓢自乐、箪食瓢饮、乐箪瓢、乐一瓢、陋巷箪瓢、陋巷颜渊、瓢箪、瓢饮、曲阜之瓢、食一箪、贤哉巷、学颜、颜回巷、颜乐、颜瓢、颜巷、陋巷颜夫子、辛苦学颜回、颜渊陋巷、隐居颜氏、贤哉回也、一瓢颜巷、一瓢陋巷、陋巷瓢、颜巷陋、颜巷乐、箪瓢人。

【示例】

〔箪瓢〕 金·元好问《三乡杂诗》之三:“溪南老子坐诗穷,穷到箪瓢更屡空。”

〔箪瓢陋巷〕 元·耶律楚材《用前韵感事》之二:“箪瓢陋巷甘孤穷,鸿鹄安与燕雀同。”

〔箪瓢自乐〕 元·王伯成《哨遍·赠长春宫雪庵学士》:“箪瓢自乐颜回巷,版筑谁亲傅说岩。”

〔箪食瓢饮〕 唐·韩愈《与李翱书》:“彼人者,有圣者为之依归,而又有箪食瓢饮足以不死,其不忧而乐也岂不易哉!”

〔乐箪瓢〕 元·揭傒斯《寄何得之隐居》:“陋巷乐箪瓢,知者惟仲尼。”

〔乐一瓢〕 宋·黄庭坚《招子高》:“古来有亲养,回也乐一瓢。”

〔陋巷箪瓢〕 元·金仁杰《萧何月夜追韩信》:“盼杀我也玉堂金马,困杀我也陋巷箪瓢。”

〔陋巷颜渊〕 元·关汉卿《闺怨佳人拜月亭》:“你想那陋巷颜渊,箪瓢原宪,你又不是不曾受秀才的贫贱。”

〔瓢箪〕 三国·曹植《大司马曹休诔》:“好彼蓬枢,甘彼瓢箪。味道忘忧,喻宪超颜。”

〔瓢饮〕 北周·庾信《拟连珠》之二:“是以颜回瓢饮,贤庆封之玉杯; 子思银佩,美虞公之垂棘。”

〔曲阜之瓢〕 唐·骆宾王《上兖州崔长史启》:“直以容膝一丘,曲阜之瓢遽切; 枕肱五亩,成都之壁已穷。”

〔食一箪〕 唐·白居易《效陶潜体》之九:“原生衣百结,颜子食一箪。”

〔贤哉巷〕 唐·张祜《酬房子客郊居》:“郡中旧指贤哉巷,门外多来长者车。”

〔学颜〕 唐·鱼玄机《和人次韵》:“白花发咏惭称谢,僻巷深居谬学颜。”

〔颜回巷〕 明·冯惟敏《新水令·访沈青门乞画》:“冷落杀颜回巷,蒙茸了原宪裘。”

〔颜乐〕 宋·张九成《秋兴》:“田园爱潜归,箪瓢识颜乐。”

〔颜瓢〕 宋·杨亿《受诏修书述怀感事》:“秦痔疏杯酒,颜瓢赖斗储。”

〔颜巷〕 金·元好问 《别张御史》:“箪瓢此日归颜巷,铜墨当时动汉庭。”


【词语箪瓢陋巷】  成语:箪瓢陋巷汉语词典:箪瓢陋巷

猜你喜欢

  • 肉中刺

    比喻极端厌恶之物。元代佚名氏《陈州粜米》杂剧第一折:“我见了那穷汉似眼中疔,肉中刺。”【词语肉中刺】  成语:肉中刺汉语大词典:肉中刺

  • 别风淮雨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练字》:“《尚书大传》有‘别风淮雨’,《帝王世纪》云‘列风淫雨’。‘别’、‘列’、‘淮’、‘淫’,字似潜移。‘淫’、‘列’义当而不奇,‘淮’、‘别’理乖而新异。傅毅制诔,已用‘淮

  • 问喘

    同“丙吉问牛”。五代李家明《咏卧牛》:“闲向斜阳嚼枯草,近来问喘为无人。”

  • 白兔

    《古诗源.窦玄妻〈古怨歌〉》:“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沈德潜注:“玄状貌绝异,天子使出其妻,妻以公主。妻悲怨,寄书及歌与玄。时人怜之。”后用为弃妇的典故。同“玉兔”。唐方干《岁晚苦

  • 闭阁思过

    关起门来反省自己的过失。韩延寿(?-前57年)字长公,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初为谏大夫,后任颍川、东郡太守,后任左冯翊(即京都地区太守)。有一次,韩延寿到下属的高陵县巡视,看到当地有兄弟二人因分田

  • 宁戚叩歌

    源见“宁戚饭牛”。借指贤士自求用世。唐罗隐《投礼部郑员外启》:“所以宁戚叩歌,不惟长夜;魏舒对策,近至中年。”

  • 申亥失义

    《左传.昭公十三年》:“夏,五月癸亥,王缢于芋尹申亥氏。申亥以其二女殉而葬之。”春秋时,楚灵王骄奢淫逸,暴虐失政,乱捕乱杀,迁许灭蔡,使社会矛盾激化。楚.公子比等帅陈、蔡、不羹、许、叶之师,进攻楚国。

  • 蘧轮声

    汉刘向《列女传.卫灵夫人》:“灵公与夫人夜坐,闻车声辚辚,至阙而止,过阙复有声。公问夫人,曰:‘知此谓谁?’夫人曰:‘此蘧伯玉也。’公曰:‘何以知之!’夫人曰:‘妾闻《礼》“下公门,式路马”,所以广敬

  •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崔颢:唐汴州人。开元进士,官司勋员外郎。有题黄鹤楼诗,为世传诵。 李白游黄鹤楼,见崔颢题诗在上,因而搁笔。语出元.辛元房《唐才子传.崔颢》:“颢游武昌,登黄鹤楼,感慨赋诗。及李白来,曰:‘眼前有景道

  • 剡水舟回

    同“剡曲兴尽”。元于立《寄卢益修》诗:“剡水舟回应载雪,山阴帖在可笼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