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索隐行怪

索隐行怪

求索隐暗的事情,做着怪迂的行径,以求名声。《汉书.艺文志》:“孔子曰:‘索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不为之矣。’”颜师古注:“《礼记》载孔子之言。索隐,求索隐暗之事,而行怪迂之道。”


并列 探索隐晦的事理,故作怪异的行为。《汉书·艺文志》:“孔子曰:‘ ~,后世有述焉,吾不为之矣。’”《礼记·中庸》朱熹集注:“~,言探求隐僻之理,而过为诡异之行也。”太平天国·洪仁玕《英杰归真》:“举凡旧日一应~之习,荒谬妄诞之谈,自不戢而悉泯焉,岂不懿欤!”△贬义。用于指隐僻诡异之言行。→荒诞无稽 诡密多端 ↔光明磊落。 也作“素隐行怪”。


【词语索隐行怪】  成语:索隐行怪汉语词典:索隐行怪

猜你喜欢

  • 三不入

    源见“过门不入”。谓三过家门而不入。形容尽心竭力,忠于职守。宋苏辙《送顾子敦奉使河朔》诗:“君忧臣辱自古然,自说过门三不入。”【词语三不入】   汉语大词典:三不入

  • 士师三黜

    《论语.微子》:“柳下惠为士师(法官),三黜(罢免)。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离)父母之邦!”按“正道”办事,总免不了遭罢黜,这是封建社会的普遍现象

  •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即使泰山在眼前崩塌,也能做到面不改色。 形容人能沉着应变,胆略过人。语出宋.苏洵《心术》:“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鲁迅《且介亭杂文.

  • 杨岐

    源见“杨朱泣歧路”。岐,通“歧”。谓歧途。喻错误的道路。明王衡《郁轮袍》七出:“兄弟也,我替你磨穿墨踵,你为人莫守杨岐。”【词语杨岐】   汉语大词典:杨岐

  • 照胆铜

    同“照胆镜”。元于立《次韵鉴中八咏.鉴湖》:“我爱鉴湖水,明如照胆铜。”

  • 明镜空悬

    源见“秦庭朗镜”。形容官吏不能秉公严明执法。《儿女英雄传》三八回:“菩提了悟原非树,明镜空悬那是台?”

  • 爨桐音

    同“爨下音”。前蜀韦庄《同和薛先辈见寄初秋寓怀韵》:“貌愧潘郎璧,文惭吕相金。但埋丰狱气,未发爨桐音。”

  • 倚马成文

    同“倚马成章”。清毛奇龄《百字令.客沪上为王鸿资初度》词:“倚马成文,磨盾草檄,杀尽中山兔。”

  • 分桃

    汉.刘向《说苑.杂言》:“弥子瑕爱于卫君(卫灵公)……君游果园,弥子瑕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君曰:‘爱我而忘其口味。’”春秋时,卫灵公同其男宠弥子瑕游果园。弥子瑕尝了一个桃,觉得味道颇甘美,于是就把这

  • 聘则为妻,奔则为妾

    男家下聘把女的娶过来才算正妻,私奔结合,只能做妾。语出《礼记.内则》:“聘则为妻,奔则为妾。”唐.白居易《井底引银瓶》:“到君家舍五六年,君家大人频有言:聘则为妻奔是妾,不堪主祀奉蘋蘩。”元.郑德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