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龙伯钓鳌”。喻指海上岛屿的奇观。清赵怀玉《金缕曲.喜晤杨遵路》词:“澎湖东去涛千派,尽容看、扶桑日出,神山鳌戴。”
源见“鹿门采药”。谓避世隐居。唐杜甫《遣兴》诗之二:“昔者庞德公,未曾入州府。”
源见“东施效颦”。指极美的姿态。宋吴潜《满江红.二园花卉仅有海棠未谢》词:“西子颦收初雨后,太真浴罢微暄里。”
《史记.货殖列传》:“僮手指千。”裴骃集解引《汉书音义》:“僮,奴婢也。古者无空手游日,皆有作务,作务须手指,故曰手指,以别马牛蹄角也。”后因以“僮指”称僮仆,奴婢。唐柳宗元《送从弟谋归江陵序》:“〔
同“元龙百尺楼”。沈砺《狂歌行》:“时而一凭高,直上元龙楼。”见“元龙百尺楼”。沈砺《狂歌行》:“时而一凭高,直上~。”【词语元龙楼】 汉语大词典:元龙楼
《南史.郑鲜之传》:“时傅亮、谢晦位遇日隆,范泰尝众中让诮鲜之曰:‘卿与傅、谢俱从圣主有功关、洛(注:圣主,宋武帝刘裕),卿乃居僚首,今日答飒,去人辽远,何不屑之甚!’鲜之熟视不对。”南朝.宋.郑鲜之
《孟子.离娄下》(卷四):“孟子曰:‘原(同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坑坎)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孟子的门人问孔子从水中得到什么启发。孟子告诉说泉源喷涌不息,经过坑坎,注满了再向
《诗经.豳风.鸱鸦》:“鸱鸮(音chī xiāo,猫头鹰之属)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猫头鹰性凶猛,常毁他鸟之巢。后用“毁室”为比喻国家残破覆亡的典故。《旧唐书.哀帝纪》:“虽萧屏之臣扼腕,岩廊之
想尽或用尽种种方法、计谋。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东京学界告乡人书》:“一言之不入,再哀之,再哀之不入,或多方百计以求之,总必达目的而后已。”郭沫若《文艺论集.〈西厢记〉艺术上的批判》:“年青人
源见“旗亭画壁”。借指文人诗酒之会。阳兆鲲《次韵和石子留溪雅集图题句》:“只愁画壁旗亭会,未共狂奴杜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