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识时务者为俊杰

识时务者为俊杰

时务:当前形势。俊杰:才智出众的人。指能够预见到形势的发展,才算是才智出众的人。刘备在东汉末年军阀争战中,屡屡不得志。一次他去拜访司马德操(司马徽,隐士,人称水镜先生),询问当前之事,司马德操说:“一般的儒生俗士,怎能识清时事,能掌握当前形势发展的人才是人中俊杰。这儿就有俊杰,一个叫伏龙,一个叫凤雏。”刘备连忙问指谁。司马德操告诉他:“就是诸葛孔明和庞士元。”

【出典】: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卷35第913页:“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

【例句】:

明·梅鼎祚《玉合计·拒间》:“识时务者为俊杰,请元帅三思。”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9回:“夫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 茅盾《劫后拾遗》5:“这年头儿,识时务者为俊杰;资本到可以随便,门路却不能不杂。”


主谓 识,认识、认清;时务,当时的大事和形势;俊杰,英雄豪杰。能够认清当时形势,了解事物发展规律的人才是英雄豪杰。语本《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襄阳记》:“(司马)德操语刘备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一九二七年以后的反动,就是这种不识时务的结果。语曰‘~’。我愿今日的三民主义者记取此语。”△褒义。多用于赞扬能看清形势发展的人。 →识时达务 ↔不识时务 不知时务


【词语识时务者为俊杰】  成语:识时务者为俊杰汉语词典:识时务者为俊杰

猜你喜欢

  • 戴笠故交

    源见“乘车戴笠”。谓贫贱不易的旧交。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二:“香岩、倦圃,领袖一时。唯时戴笠故交,担簦才子,并与宴游之席,各传酬和之篇。”见“戴笠乘车”。【词语戴笠故交】  成语:戴笠故交汉语大词典:

  • 弹冠贡

    源见“弹冠相庆”。指为出仕而得意洋洋的人。清 叶承宗《新水令.旅觉述怀》套曲:“阁门负却荐贤弘,风尘笑煞弹冠贡。”

  • 一家哭

    源见“一路哭”。指一家受到影响。《明史.河渠志二》:“语云:‘救一路哭,不当复计一家哭。’”清 杨潮观《夜香台持斋训子》:“孩儿西去,就有些小出入,也只是一家哭,不到得一路哭。”【词语一家哭】   汉

  • 三饷

    明末为筹集抵御后金和镇压农民起义的军费在田赋上的加派,即辽饷、剿饷和练饷三项赋税的合称。辽饷为明末辽东驻军饷项,又指筹措此军饷加派的赋银。到崇祯(明思宗年号,1628-1644年)末年,辽饷加派赋银达

  • 毋多酌我

    源见“次公狂”。表示刚直不阿的气度秉性。宋刘辰翁《莺啼序.感怀》词:“休休莫莫,毋多酌我,我狂最喜高歌去,但高歌、不是番腔底。”

  • 青腰玉女

    同“青女”。明袁宏道《雁字》诗:“青腰玉女霜前牍,大翮先生化后身。”

  • 日边

    源见“日近长安远”。指极远之地。唐李白《望天门山》诗:“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亦比喻京师附近,帝王左右。唐赵嘏《送裴延翰下第归觐滁州》诗:“江上诗书悬素业,日边门户倚丹梯。”宋杨万里《送丁

  • 宣室问釐事

    同“宣室问鬼神”。唐柳宗元《闻籍田有感》诗:“宣室无由问釐事,周南何处托成书?”

  •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中:指内心。形:表现。 意谓言辞是人的内在感情的表露。即“言为心声”之意。语出《文选.卜商〈诗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咏)歌之,永(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

  • 唇亡齿寒

    比喻利害关系密切,休戚与共。公元前658年,晋献公曾借道于虞以伐虢,虞大夫宫之奇谏之不听,致使虢失下阳之地。三年后,晋献公再次借道伐虢。宫之奇知道后,又向虞君进谏。他说,虢国是我国的领邦和屏障,虢如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