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诲淫诲盗

诲淫诲盗

亦作“诲盗诲淫”。原指咎由自取。背负财物的人,身份低贱,乘坐车辆,与身份不相称,就会招来强盗的抢劫了。粗心大意,不保管好财物,等于教唆偷盗。一个女人,打扮的过于妖艳,是教唆淫乱。后世用以泛指引诱人犯盗窃奸淫作恶。

【出典】:

《易·系辞上》:“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易》曰:‘负且乘致寇至。’负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慢藏诲盗,冶容诲淫,《易》曰:‘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

【例句】:

近代·朱自清《论雅俗共赏》:“‘诲淫’、‘诲盗’,只是代表统治者的利益的说话。”


并列 原来是祸由自招的意思。后来用以表示教唆、引诱人家干淫秽、偷盗的事情。语本《易经·系辞上》:“慢藏诲盗,冶容诲淫。”孔颖达疏:“若慢藏财物,守掌不谨,则教诲于盗者,使来取此物。女子妖冶其容,身不精悫,是教诲淫者,使来淫己也。”爱新觉罗·溥仪《我的前半生》9章:“文化方面是腐败的,电影也是~的多。”△贬义。用于形容不良教唆。→诲奸导淫。也作“诲盗诲淫”。


诲淫诲盗”指引诱别人去干淫邪偷盗之事。亦作 “诲盗诲淫”。

《易·系辞上》: “慢藏诲盗,冶容诲淫。”疏: “若慢藏财物,守掌不谨,则教诲于盗者,使来取此物。女子妖冶其容,身不精悫( què,谨慎) 是教诲淫者,使来淫己也。”意思很明白: 自己保管财物不慎,无异诱人来偷; 女子打扮过分妖冶艳丽,无异诱人来狎玩调戏。“诲”,教诲,此为 “教”,引申 “诱”。

诲淫诲盗”原意为祸由自招,同现在的常用义不同,为什么其原意为自招其祸呢?

“诲”通 “悔”。《管子·大匡》: “管仲曰: ‘吾君惕,其智多诲。’”戴望校正引王引之曰: “诲与悔同……管仲言吾君之为人惕,及自知其过,则必多悔,悔则必能自反。”( “其智多诲”, “智”同“知”,“诲”通 “悔”。)

因此,“诲淫诲盗”犹言 “悔淫悔盗”。后悔淫盗之事,说明淫盗之事乃自己造成。淫盗必有祸,所以 “诲淫诲盗”本指祸由自招之义。然此义今已废而不用,而用其字面所示意义。


【词语诲淫诲盗】  成语:诲淫诲盗汉语词典:诲淫诲盗

猜你喜欢

  • 悔药青天

    源见“嫦娥窃药”。谓仙女思凡。明梅鼎祚《玉合记.义妒》:“柳姬差了,你就是仙女,也有个吹箫碧落,怕不做悔药青天。”

  • 衣食足则知荣辱

    衣服食物充足,即生活没有忧虑后,才能讲究礼义廉耻。《管子.牧民》:“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 汉皓

    同“商山四皓”。明屠隆《綵毫记.汾阳报恩》:“幸不到风尘,似汉皓能逃汉,秦娥解避秦。”【词语汉皓】   汉语大词典:汉皓

  • 三异

    汉代鲁恭行德政,因而使他所治的境内出现三种奇异的事物的故事。《后汉书.鲁恭传》:“拜中牟令,恭专以德化为理,不任刑罚。……建初七年,郡国螟伤稼,犬牙缘界,不入中牟。河南尹袁安闻之,疑其不实,使仁恕掾肥

  • 询于刍尧

    亦作“询刍”。刍荛:砍柴的人。古代的贤者有疑事请教于樵夫。比喻不耻下问。《诗.大雅.板》:“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 梁溠

    《左传.庄公四年》:“(楚)令尹门祁,莫敖屈重除道梁溠,营军临随。”晋.杜预注:“时秘王丧,故为奇兵更开直道。溠水在义阳厥县西,东南入郧水。梁,桥也。随人不意其至,故惧而行成。”溠,音zhà。春秋时,

  • 踏遍青山人未老

    踏遍了千山万水,依然精神焕发,充满青春的活力。 表示革命者历尽艰苦而壮志不衰。语出毛泽东《清平乐.会昌》:“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温暖《今日大寨》(《光明日报》199

  • 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见〔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 载笔之地

    源见“载笔”。指国史馆。宋苏轼《赐翰林学士赵彦若辞免国史修撰不允诏》:“卿学世其家,宜居载笔之地。”

  • 地下修文著作郎

    同“地下修文”。唐司空图《狂题》诗之九:“地下修文著作郎,生前饥处倒空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