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逃名避名

逃名避名

后汉书.逸民传.法真》:“法真字高卿,扶风郿人……性恬静寡欲,……辟公府,举贤良,皆不就。……会顺帝西巡,弱又荐之(注:田弱为法真同乡,先时曾举荐过他)。帝虚心欲致,前后四征。真曰:‘吾既不能遁形远世,岂饮洗耳之水哉?’遂深自隐绝,终不降屈。友人郭正称之曰:‘法真名可得闻,身难得而见,逃名而名我随,避名而名我追,可谓百世之师者矣。’乃共刊石颂之,号曰玄德先生。”

后汉隐士法真,多次拒绝荐举,隐居草泽,不谋宦达,不慕声名。友人郭正对他的为人倍加称颂,认为他越是“逃名避名”,而声名却偏要追随他。后以此用为不求声名却又难以摆脱声名纠緾的典故。

宋.苏轼《司马君实独乐园》诗:“持此欲安归,造物不我舍(《三国志.魏书.钟会传》:“我欲持此安归乎?’此二句意为:司马光声名既高,必为世用,无可逃脱)。”名声逐吾辈,此病天所赭(注:名高亦是一累,故曰病;赭,使呈红色,天意造成)。”


猜你喜欢

  • 沂志

    源见“沂水行歌”。谓悠游清闲之趣。谢无量《春日寄怀马一浮》诗:“咏浴澄沂志,随芗吐谷音。”【词语沂志】   汉语大词典:沂志

  • 趋庭恋

    源见“孔鲤趋庭”。指省亲。唐姚鹄《送李潜归绵州觐省》诗:“谁比趋庭恋,骊珠耀彩衣。”

  • 高以下为基

    高以下为基础。 表示居于高位的人要能谦卑处下。这是古代道家朴素的民本思想。语出《老子》三九章:“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淮南子.原道训》:“贵者必以贱为号,而高者必以下为基。”晋.潘岳《藉田赋》

  • 言近指远

    举出眼前的事实,说明有深远意义的道理。《孟子.尽心下》:“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指:同“旨”,旨义,含意。并列 措词浅显,含意却很深远。语本《孟子·尽心下》:“孟子曰:‘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元

  • 噀酒

    源见“栾巴噀酒”。指传说中后汉栾巴喷酒为雨救火事。元王子一《误入桃源》一折:“情愿做归湖范蠡,情愿做噀酒栾巴。携闲客登山采药,唤村童汲水烹茶。”【词语噀酒】   汉语大词典:噀酒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依依:婀娜的样子。思:语助词。霏霏:雨雪纷飞的样子。 往日我去到前方,杨柳枝轻轻飘荡,今天我回到家乡,雨夹雪纷纷扬扬。 从两个节令两种景物的对比中,衬托出一往一来的两种不同心境。语出《诗.小雅.采

  • 乘鸾子

    同“乘鸾女”。宋苏轼《和张耒高丽松扇》:“犹胜汉宫悲婕妤,网虫不见乘鸾子。”【词语乘鸾子】   汉语大词典:乘鸾子

  • 蜀鹃

    源见“望帝啼鹃”。称杜鹃鸟。清赵翼《愍忠寺石坛相传唐太宗葬战骨处》诗:“归随辽鹤迹,啼有蜀鹃痕。”【词语蜀鹃】   汉语大词典:蜀鹃

  • 相敬如宾

    原作“相待如宾”,原指夫妻间相互尊敬,后也泛指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晋文公末年,晋大夫胥臣出使途中路过冀地,看到冀缺锄草,他的妻子给他送饭,很恭敬,相待如宾。胥臣和他一起回来并向晋文公推荐了冀缺。他说

  • 枕曲肱

    源见“蔬水曲肱”。形容随遇而适,安贫乐道。宋陆游《秋夜读书有感》诗:“但令吾道常无坠,饮水何妨枕曲肱。”【词语枕曲肱】   汉语大词典:枕曲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