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邯郸学步

邯郸学步

比喻摹仿别人不成,反而丧失固有的技能。公孙龙问魏牟,我少学古代圣贤之道,成年后又了解仁义的宗旨,自己以为已经无所不通了。可是在听到庄子高论之后,极觉新奇,不知是自己口才不如他,还是知识不如他。现在我都无法张嘴说话了。你看怎么办?魏牟回答时一方面以井底之蛙与东海老鳖对话极言庄子学说博大精深,不可企及。另一方面,又劝公孙龙不要盲目放弃自己学说,改学庄子。他说,你难道没有听说过燕国少年到赵国邯郸向当地入学习走路的故事吗?结果不但没有学会赵国人走路的方式,反而失去了原来走路的本领,只好爬回本国去了。现在你不离开这儿,也将忘记你原先擅长的那一套本事,失去职业。公孙龙张口结舌,远避而去。

【出典】:

庄子·秋水》:“公孙龙问于魏牟曰:‘龙少学先王之道,长而明仁义之行:合同异,离坚白;然不然,可不可;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吾自以为至达已。今吾闻庄子之言,茫然异之。不知论之不及与?知之弗若与?今吾无所开吾喙,敢问其方?’公子牟隐机太息,仰天而笑曰:‘……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公孙龙口呿而不合,舌举而不下,乃逸而走。”

【例句】:

东汉·班固《汉书·叙传》上:“昔有学步于邯郸者,曾未得其仿佛,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


偏正 比喻盲目模仿(别人),而把自己原来的长处都忘掉。语本《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宋·姜夔《送项平甫倅池阳》:“论文要得文中天,~终不然。”△贬义。多用于描写效人出丑。 →东施效颦 颦别开生面。也作“邯郸匍匐”、“学步邯郸”。


【典源】《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 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成玄英疏:“寿陵,燕之邑; 邯郸,赵之都。弱龄未壮,谓之余子。赵都之地,其俗能行,故燕国少年远来学步。”《汉书·叙传上》:“昔有学步于邯郸者,曾未得其仿佛,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

【今译】 燕国寿陵有少年见赵国邯郸人走路姿态很美,就到邯郸去学那里人的步态,不但没学会,反而把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掉了,只好爬着回去。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盲目模仿,照搬他人,结果反而更糟。

【典形】 步类寿陵、邯郸步、邯郸匍匐、邯郸学步、邯郸之失、失本步、寿陵步、寿陵匍匐、学步、羡邯郸、矜学步、失步人、邯郸无高步。

【示例】

〔步类寿陵〕 唐·温庭筠《上学士舍人启》:“步类寿陵,文渐涣水。”

〔邯郸步〕 宋·陆游《忆昔》:“蹉跎已失邯郸步,悲壮空传敕勒歌。”

〔邯郸匍匐〕 金·元好问《刘君用可庵》之一:“著脚绳桥已足忧,邯郸匍匐更堪羞。”

〔邯郸学步〕 宋·姜夔《送项平甫倅池阳》:“论文要得文中天,邯郸学步终不然。”

〔邯郸之失〕 北周·庾信《代人乞致仕表》:“扶步有邯郸之失,勉视无离娄之明。”

〔失本步〕 唐·李白《古风》之三十五:“寿陵失本步,笑杀邯郸人。”

〔寿陵步〕 唐·刘禹锡《和武中丞秋日寄怀》:“空愧寿陵步,芳尘何处寻?”

〔寿陵匍匐〕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杂文》:“可谓寿陵匍匐,非复邯郸之步。”

〔学步〕 唐·骆宾王《早秋出塞寄东台详正学士》:“昔予迷学步,投迹忝词源。”


【词语邯郸学步】  成语:邯郸学步汉语词典:邯郸学步

猜你喜欢

  • 长缨在手

    源见“终军请缨”。借指掌握住克敌致胜的力量。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词:“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词语长缨在手】  成语:长缨在手汉语大词典:长缨在手

  • 画屏妙选

    源见“锦屏射雀”。指择佳婿。明叶宪祖《鸾鎞记.探婚》:“我羡你玉京游方少年,我羡你画屏间多妙选。”

  • 刘郎重到

    源见“前度刘郎”。形容人去而复来。宋周密《探芳信.西泠春感》词:“向水院维舟,津亭唤酒,叹刘郎重到,依依谩怀旧。”

  • 触山之力

    形容非凡的气力。南朝宋刘峻《辩命论》: “触山之力无以抗; 倒日之诚弗能感。” 参见:○天柱折偏正 共工氏头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比喻无穷的力量。南朝梁·刘峻《辨命论》:“~,无以抗;倒日之诚,弗

  • 甚矣吾衰

    意即“吾衰甚矣”。 自叹衰老之辞。语出《论语.述而》:“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宋.赵鼎臣《念奴娇》:“量減杯中,雪添头上,甚矣吾衰矣。酒徒相问,为言憔悴如此。”宋.辛弃疾《贺新

  • 坚瓠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齐有居士田仲者,宋人屈谷见之,曰:‘谷闻先生之义,不恃仰人而食。今谷有树瓠之道,坚如石,厚而无窍,献之。’仲曰:‘夫瓠所贵者,谓其可以盛也。今厚而无窍,则不可剖以盛物,而任重

  • 凤凰衔图

    参见:衔瑞图

  • 金鹊镜

    源见“飞鹊镜”。指背面雕刻鹊形的铜镜。泛指妆镜。唐李白《代美人愁镜》诗之一:“明明金鹊镜,了了玉台前。”【词语金鹊镜】   汉语大词典:金鹊镜

  • 真秀才

    《隋书.杜正玄传》载:杜正玄年未弱冠便以文章才辩见称,开皇末举秀才,尚书试方略,正玄应对如响,下笔成章。时林邑献白鹦鹉,杨素令其作赋,援笔立成,文不加点。令更拟诸杂文笔十余条,又皆立成,而辞理华贍。素

  • 张眉

    同“张敞画眉”。宋林季仲《倾杯乐》词:“张眉竞巧,赵瑟新成,整顿戏衫歌扇。”【词语张眉】   汉语大词典:张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