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郑昭宋聋

郑昭宋聋

左传.宣公十四年》:“楚子(楚庄王)使申舟聘(出使)于齐,曰:‘无假道(借路)于宋。’亦使公子冯聘于晋,不假道于郑。申舟以孟诸之役恶宋,曰:‘郑昭宋聋,晋使不害,我则必死。’王曰:‘杀女(你),我伐之。’见犀(申舟之子)而行。及宋,宋止之。华元(宋大夫)曰:‘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鄙我,亡(亡国)也。杀其使者必伐我,伐我亦亡也。亡一也。’乃杀之……秋九月,楚子围宋。”

“郑昭宋聋”,意为郑国明白事理而宋国不明事理。楚王派申舟访齐,路经宋国而不让他向宋借路;同时派公子冯访晋,路经郑国也不让他向郑借路。申舟意识到他得过宋国,郑昭宋聋,情况不同,他自己将遇害。后遂用“郑昭宋聋”表示情况不同,用“宋聋”比喻糊涂不明。

唐.李商隐《五言四十韵》:“下令销秦盗,高谈破宋聋。”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郑昭宋聋,一以免患,一以召祸。”


并列 比喻情况不同。语出《左传·宣公十四年》:“楚子使申舟聘于齐,曰:‘无假道于宋。’亦使公子冯聘于晋,不假道于郑。申舟以孟诸之役恶宋,曰:‘郑昭宋聋,晋使不害,我则必死。’王曰:‘杀女,我伐之。’见犀而行。及宋,宋人止之……乃杀之。”杜预注:“昭,明 也。聋,暗也。”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一以免患,一以召祸。况各国竞骛于聪明,而我岸然自安其愚暗,将以求免,不亦难乎?”△多用于因处事不同而结果也不一样。


【词语郑昭宋聋】  成语:郑昭宋聋汉语词典:郑昭宋聋

猜你喜欢

  • 向平婚嫁

    源见“向平之愿”。指抚养子女长大完婚成人。《古今小说.闲云庵阮三偿冤债》:“但愿向平婚嫁早,安然无事度馀年。”

  • 车书大同

    同“车轨共文”。隋辛德源《星名》诗:“关山无复阻,车书方大同。”

  • 羊斟惭羹

    《左传.宣公二年》载:郑伐宋。宋华元等迎战,羊斟为华元御,华元杀羊以飨士卒,而不送给羊斟吃。将战,斟曰:“畴昔之羊,子为政;今日之御,我为政。”乃驰入郑师,宋遂大败。后因以“羊斟惭羹”为记恨小事的典故

  • 华封祝尧

    同“华封三祝”。唐骆宾王《兵部奏姚州破贼露布》:“华封祝尧,肇皇基于千载;夷歌颂汉,美皇泽于三章。”

  • 卢郎

    泛指儒雅少年。原是对北魏卢渊、卢元明的赞语。卢渊,字伯源,范阳涿(今河北涿县)人,晋司空刘琨从事中郎卢谌的后代,温雅好学,累官至仪曹尚书,封固安伯,然正心寡欲,不趋荣利。高祖想立冯后,在召集群臣议论之

  • 佩觿

    《诗经.卫风.芄兰》:“芄兰之友,童子佩觿。虽则佩觿,能不我知。”“佩觿”亦称“佩饰”,是古代用来解结的锥形骨制品。《诗经》中有“童子佩觿”之句。故后以“佩觿”喻指童年人。唐.司空曙《送王使君小子孝廉

  • 魏家品

    同“魏紫”。宋刘辰翁《虞美人.咏海棠》词:“魏家品是君王后,岂比昭容袖?”【词语魏家品】   汉语大词典:魏家品

  • 过颐豕视

    过:大。颐:下巴。指人的相貌不好,下巴过大,耳后见腮,看人若豕之偷视。据说是不仁者的相。《战国策.齐策上》:“王之方为太子之时,辨谓靖郭君曰:‘太子相不仁,过颐豕视,若是者倍反,不若废太子,更立卫姬婴

  • 祖楫

    同“祖生击楫”。清刘献廷《题宝相寺东壁》诗:“渡江思祖楫,卜宅忆陶篱。”

  • 梦说

    源见“拔才岩穴”。比喻帝王求得贤相。唐黄滔《祭崔补阙道融文》:“既而大君之思梦说,四辅之急荐雄。”【词语梦说】   汉语大词典: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