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能清楚地观察他物,却不能看见自己。比喻人无自知之明。《韩非子.观行》:“目短于自见,故以镜观面。智短于自知,故以道正己。”【词语目短于自见】 成语:目短于自见汉语大词典:目短于自见
见〔日中则昃,月盈则食〕。见“日中则昃,月盈则食”。《战国策·秦策三》:“语曰:‘~。’物盛则衰,天之常数也。”【词语日中则移,月满则亏】 成语:日中则移,月满则亏
同“唾面自干”。元黄溍《览古》诗之三三:“唾面戒其弟,俯世一何卑。”
《诗.魏风.伐檀序》:“《伐檀》,刺贪也。在位贪鄙,无功而受禄,君子不得进仕尔。”原为《诗.魏风》篇名。后因以为讥刺贪鄙者尸位素餐而贤者不得仕进的典故。《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载云䍐,掩群雅,
唐.杜甫《北征》:“生还对童稚,似欲忘饥渴。问事竞挽须,谁能即嗔喝。”挽须,拉扯胡须,写孩童天真之举。因用为天伦之乐之典。宋.陆游《剑南诗稿》卷二《定拆号日喜而有作》:“挽须预想诸儿喜,倒指犹为五日留
源见“看朱成碧”。形容心烦意乱,目光恍惚,错认对象。清纳兰性德《四时无题诗》之十一:“璇玑好谱断肠图,却为思君碧作朱。”
《史记.管蔡世家》:“管叔鲜、蔡叔度者,周文王子而武王弟也。”“武王既崩,成王少,周公旦专王室。管叔、蔡叔疑周公之为不利于成王,乃挟武庚以作乱。周公旦承成王命伐诛武庚,杀管叔,而放蔡叔。”“太史公曰:
源见“灵辄扶轮”。指穷困饥乏。南朝 梁何逊《聊作百一体诗》:“灵辄困桑下,於陵食李螬。”
同“月下赤绳”。《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八:“佳期误泄桑中约,好事讹牵月下绳。”
源见“乌衣门第”。东晋时王 谢望族居此,因以借指豪门贵族的住处。诗文中多以咏怀金陵古迹、寄托兴亡盛衰的感慨。唐刘禹锡《乌衣巷》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 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