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青牛度关

青牛度关

指老子骑着青牛过函谷关(今河南灵宝东北)。后以此典指有道之人隐遁;或指有道之人降临,祥瑞来临。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ān丹),春秋时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做过周朝管理藏书之史官,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研究道德之学问,他的学说主旨是隐秘而不求名。老子在周朝都城(镐京,今陕西长安县韦曲公社西北)住了很久,看到周朝衰败了,于是就离开了都城。到了函谷关,关令尹喜说:“您就要隐居了,请您勉为其难,为我写本书吧!”当时老子就写了一本书,分上、下两篇,阐述道德的内容,共五千多字,然后才离去,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此典又作“伺关”、“青牛紫气”、“真气临关”、“关路紫烟”、“东来紫气”、“关门令尹”、“度关老子”、“函谷骑牛”、“紫氛”、“函关气”、“西去青牛”、“紫气”。

【出典】:

史记》卷63《老子韩非列传》2141页:“老子修道(指天地万物本原,也指事物发展变化规律)德(遵循“道”办事叫“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周大夫,道家学派人)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索隐》引《列仙传》:“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

【例句】:

北周·庾信《和王少保遥伤周处士》:“望气求真隐,伺关待逸民。” 唐·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青牛紫气度灵关,尺索頳鳞去不还。” 唐·王维《贺玄元皇帝见真容表》:“臣闻仙祖行化,真气临关;圣人降生,祥光满室。” 唐·李白《谒老君庙》:“流沙丹灶灭,关路紫烟沉。” 唐·杜甫《秋兴》之五:“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唐·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宋·萧豳《题汪水云诗卷》:“归郭令威空化鹤,度关老子偶乘牛。” 元·揭傒斯《余道士抱朴斋》:“久别犹龙叟,青牛已度关。” 明·冯惟敏《点绛唇·李中麓归田》:“我则待鹤背云头,八极周游,函谷骑牛,采石登舟。” 明·徐渭《蒋扶沟公诗》之一:“鼎湖拾鸟号,关门属紫氛。” 明·汤显祖《紫箫记》:“蚤识函关气,空为出岫云。” 清·程先贞《放言戏仿元白》:“东来白马驮三藏,西去青牛著五千。” 清·沈永令《秦中》:“紫气近来东望满,函关何用一丸泥。”


【典源】《史记·老子列传》:“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索隐引《列仙传》曰:“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初学记》卷七引《关令内传》曰:“周元极元年,岁在癸丑,冬十有二月二十五日,老子度函谷关。关令尹喜先敕门吏曰:‘若有老翁从东来,乘青牛薄板车,勿听过关。’其日果见老翁乘青牛车求度关,授喜道德经五千。”

【今译】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又字伯阳,春秋时楚人,在周任守藏室之史(一作“柱下史”)。老子修习道德之教,学问以自隐无名为本。他长期在周,见周朝衰落,于是离去。老子西行至函谷关,关令尹喜先望见紫气浮关,对守门官吏说:“如果有老翁从东方来,乘坐青牛拉的薄板车,先不要让他过关。”那天果然见老子乘青牛车来过关,关令尹喜说:“先生将隐居,辛苦一下为我著书吧。”老子于是著书上下篇,讲述道德之意五千余字,即道德经。然后度关而去,至流沙之西。

【释义】 后以此典指有道之人隐遁;或用以指有道之人降临或祥瑞来临。

【典形】 伯阳隐、东来紫气、度关老子、关路紫烟、关门令尹、函谷骑牛、函关气、老聃遁、流沙说、青牛度关、青牛紫气、伺关、西去青牛、越流沙、真气临关、柱史牛、紫氛、紫气、伯阳遁、关尹问青牛、青牛君、霞拥函关、青牛真气、青牛老子、紫气关、盼青牛、函谷气、迎紫气。

【示例】

〔伯阳隐〕 魏·阮籍《咏怀》之四十二:“园绮遁南岳,伯阳隐西戎。”

〔东来紫气〕 唐·杜甫《秋兴》 之五:“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度关老子〕 宋·萧豳《题汪水云诗卷》:“归郭令威空化鹤,度关老子偶乘牛。”

〔关路紫烟〕 唐·李白《谒老君庙》:“流沙丹灶灭,关路紫烟沉。”

〔关门令尹〕 唐·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函谷骑牛〕 明·冯惟敏《点绛唇·李中麓归田》:“我则待鹤背云头,八极周游,函谷骑牛,采石登舟。”

〔函关气〕 明 ·汤显祖《紫箫记》:“蚤识函关气,空为出岫云。”

〔老聃遁〕 唐·柳宗元《梦归赋》:“老聃遁而适戎,指淳茫以纵步。”

〔流沙说〕 唐· 李群玉 《别尹炼师》:“若非函关令,谁驻流沙说。”

〔青牛度关〕 元·揭傒斯《余道士抱朴斋》:“久别犹龙叟,青牛已度关。”

〔青牛紫气〕 唐·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青牛紫气度灵关,尺素頳鳞去不还。”

〔伺关〕 北周·庾信《和王少保遥伤周处士》:“望气求真隐,伺关待逸民。”

〔西去青牛〕 清·程先贞《放言戏仿元白》:“东来白马驮三藏,西去青牛著五千。”

〔越流沙〕 清·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之二:“白马东来更达摩,青牛西去越流沙。”

〔真气临关〕 唐·王维《贺玄元皇帝见真容表》:“臣闻仙祖行化,真气临关; 圣人降生,祥光满室。”

〔柱史牛〕 清·程先贞《送赵君平赴武昌》:“白衣争识山人马,紫气尝随柱史牛。”

〔紫氛〕 明·徐渭《蒋扶沟公诗》之一:“鼎湖拾乌号,关门属紫氛。”

〔紫气〕 清·沈永令《秦中》:“紫气近来东望满,函关何用一丸泥。”


猜你喜欢

  • 傅岩筑

    源见“拔才岩穴”。指在傅岩服筑墙的苦役。借指隐居待时的贤士。元 卢旦《送侍讲学士邓善之辞官还钱塘》诗之四:“既卜渭水钓,又起傅岩筑。”【词语傅岩筑】   汉语大词典:傅岩筑

  • 襦袴之歌

    《后汉书.廉范传》载:东汉廉范任蜀郡太守,改变禁民夜作的旧制,“百姓为便,乃歌之曰:‘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绔(注:音kù,同“袴”,长裤)。’”廉范任蜀郡太守,废除禁民夜作的旧

  • 楚甲

    《左传.襄公三年》:“楚子重伐吴,为简之师……使邓廖帅组甲三百、被练三千,以侵吴。”后常用为典,以“楚甲”借指精兵、劲旅。唐杜牧《东兵长句十韵》:“羽林东下雷霆怒,楚甲南来组练明。”【词语楚甲】   

  • 盍朋簪

    《周易.豫卦》:“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三国魏.王弼注:“夫不信于物,物亦疑焉。故勿疑则朋合疾也。盍,合也。簪,疾也。”《易.豫卦》是坤下震上,有“勿疑,朋盍簪(聚也)。”意思是你不要三心

  • 旃厦

    《汉书.王吉传》:“夫广夏之下,细旃之上,明师居前,劝诵在后,上论唐 虞之际,下及殷周之盛,考仁圣之风,习治国之道……其乐岂徒衔橛之间哉!”夏,通“厦”。后因以“旃厦”指帝王读书学习之所。明沈德符《野

  • 庚申守

    源见“三尸”。指信奉道教者每于庚申日通宵静坐不眠以避免受祟。明王思任《寿黄海鹤先生用其卷中诸老赠韵》:“千秋已有甲乙集,一生不用庚申守。”

  • 鸟爪仙

    同“长爪仙人”。宋陆游《书怀》诗:“招呼方瞳翁,邂逅鸟爪仙。”

  • 信陵虚左

    《史记.魏公子列传》:“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 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 侯生。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

  • 正冬

    《书.尧典》:“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孔传:“日短,冬至之日。昴,白虎之中星,亦以七星并见,以正冬之三节。”后以“正冬”指仲冬,亦指冬至。汉刘向《说苑.敬慎》:“正冬采榆叶。”《北史.隋房陵王勇传》

  • 杨朱岐路

    源见“杨朱泣歧路”。岐,通“歧”。喻指纷乱的世道。清朱彝尊《寄表弟查客》诗:“杨朱岐路见不悲,阮籍穷途恸何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