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卷四十二、三国魏.曹子建(植)《与杨德祖书》:“昔扬子云先朝持戟之臣耳。”唐.李善注引《汉书》曰:“扬雄奏《羽猎赋》,为郎。然郎皆执戟而侍也。东方朔《答客难》曰:‘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
燧:古代取火器。改火:古代钻木取火,所用之木,四季不同,所谓“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马融引《周书.月令篇》文),一年轮一遍。 取火用的树木已经更换
明代中叶以后赋役方面的一项重要改革。明代赋役繁苛,人民负担极为沉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武宗正德年间开始改革赋役,到世宗嘉靖时期,南北都试行新法,最关键的就是一条鞭法。主要为简化税制,先将赋和役分别
绳:绳墨。建筑前用作正地基经界的工具。 拉开绳墨以正方位。语出《诗.大雅.緜》:“其绳则直,缩版以载,作庙翼翼。”汉.张衡《东京赋》:“周公初基,其绳则直。”
《世说新语.品藻》:“殷侯(浩)既废,桓公(温,字元子)语诸人曰:‘少时与渊源(殷浩字)共骑竹马,我弃去已辄取之,故当出我下。’”桓温素轻殷浩,举少时骑竹马游戏之事,意在说明浩从小就不如自己。后因用为
唐.王勃《滕王阁序》:“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腾蛟起凤”:蛟龙腾空,凤凰起舞。原指孟学士的文章写得华美流动。后用以比喻才华出众,就如同蛟龙腾跃,凤凰翩翩起飞一般。明.冯惟
源见“口如悬河”。指文字流畅奔放,洋洋洒洒。唐刘肃《大唐新语.文章》:“杨盈川之文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
钓鱼的人。《新唐书.隐逸传》:张志和“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著《玄真子》,亦以自号。……每垂钓不设饵,志不在鱼也。”后因以“钓徒”泛指隐逸的人。【词语钓徒】 汉语大词典:钓徒
旧题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三:“樊将军哙问陆贾曰:‘自古人君皆云受命于天,云有瑞应,岂有是乎?’贾应之曰:‘有之。夫目瞤得酒食;灯火华得钱财。”古人认为灯心的余烬,爆成花形是为吉兆,故见之而心喜。后用
《汉书》卷六十八《霍光传》:“是时,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上及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后元二年春,上游五柞宫,病笃,光涕泣问曰:‘如有不讳,谁当嗣者?’上曰:‘君未谕前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