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马革裹尸

马革裹尸

革,皮革。用马革包裹尸体,形容军人战死沙场的决心。语出东汉名将马援之口。建武十七年(41年),马援以伏波将军受命率军南下,平定交阯叛乱。二十年,得胜班师还朝。他的朋友孟冀前来祝贺。马援激昂慷慨地对他说,男儿自当战死在边疆,用马皮裹尸归葬,怎能躺在床上死在自己的儿女身边呢?后来,在镇压武陵“五溪蛮”时,病死在军中,实现了他的“以马革裹尸还葬”的志愿。

【出典】:

后汉书》卷24第841页《马援传》:“援军还,将至,故人多迎劳之。平陵人孟冀,名有计谋,于坐贺援。援谓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昔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裁封数百户。今我微劳,猥飨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先生奚用相济?”冀曰:‘愚不及’。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冀曰:‘谅为烈士,当如此矣。’”

【例句】:

宋·苏轼《赠李兕彦威秀才》:“誓将马革裹尸还,敢学班超苦儿女。” 宋·辛弃疾《满江红》:“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 宋·陆游《陇头水》:“男儿堕地志四方,裹尸马革固其常。”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51回:“大丈夫既食君禄,当死于战场,以马革裹尸还,幸也,岂可为我一人而废国家大事乎。” 明·张岱《五异人传》:“清师入越,燕客遂以死殉。临刑语仆从曰:‘我死,弃我于钱塘江,恨不能裹尸马革,乃得裹鸱夷皮足矣。’” 梁启超:《侠情记传奇》第一出:“这些慷慨义烈的英雄,他原以流血救民自命,就是马革裹尸也不能算作不幸。”


主谓 革,皮革。用马皮包裹尸体。形容英勇作战、死于战场的气概。语出《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朱苏进、胡建新《康熙帝国》:“明珠喝道:犟! ……真到那一天,养马都没门,~吧。”△褒义。用于描写军人无畏的气概。→捐躯疆场 蹈节死义 ↔苟且偷生。也作“马革盛尸”、“裹尸马革”。


【典源】 《东观汉记·马援》:“马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耶?’故人孟冀曰:‘谅为烈士,当如此矣!’”《后汉书·马援列传》亦载。

【今译】 后汉伏波将军马援平定南方,立有大功,归来后有朋友祝贺他。马援说:“目前匈奴、乌桓仍在北方侵扰,我正准备向皇帝请求去攻打他们。男子汉应当死在边疆旷野,用马皮裹尸首回来葬埋,怎能卧床上死在儿女跟前呢?”朋友说:“作为英雄壮士,的确应该如此。”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决心为国战死疆场。

【典形】 包马革、革誓裹尸、裹革、裹尸、裹尸马革、裹尸入、马革、马革裹尸、马革裹战场、甘同马革、马革谁包、裹全尸、裹尸还。

【示例】

〔包马革〕 宋·陆游《猎罢夜饮示独孤生》:“报国虽思包马革,爱身未忍价羊皮。”

〔革誓裹尸〕 唐·李商隐《祭全义县伏波庙文》:“铜留铸柱,革誓裹尸。男儿自立边功,壮士犹羞病死。”

〔裹革〕 明·皇甫汸《从军行寄赠杨用修》:“业既违操觚,勋还期裹革。”

〔裹尸〕 明·袁宏道《伏波将军避暑石室》:“行尽跕鸢水上头,裹尸方始得心休。”

〔裹尸马革〕 明·张家玉《军中夜感》:“裹尸马革英雄事,纵死终令汗竹香。”

〔裹尸入〕 南朝梁·何逊《见证人分别》:“且当横行去,谁论裹尸入。”

〔马革〕 清·孙暘《甲寅四月宋蓼天少宰以边才特疏荐余》:“未能马革酬明主,肯为猪肝累故人。”

〔马革裹尸〕 宋·苏轼《赠李兕彦威秀才》:“誓将马革裹尸还,肯学班超苦儿女。”


【词语马革裹尸】  成语:马革裹尸汉语词典:马革裹尸

猜你喜欢

  • 林中酒

    源见“竹林七贤”。借指友人的欢聚宴饮。唐姚合《送刘詹事赴寿州》诗:“世上诗难得,林中酒更高。”

  • 下泽车

    《后汉书.马援传》:“(援)从容谓官属曰:‘吾从弟少游常哀吾慷慨多大志,曰:‘士生一世,但取衣食裁足,乘下泽车,御款段马,为郡掾史,守坟墓,乡里称善人,斯可矣!’”唐.李贤注:“《周礼》曰:‘车人为车

  • 滥尸

    源见“滥竽充数”、“尸位素餐”。自谦才弱滥居官位。北周庾信《哀江南赋》:“谬掌卫于中军,滥尸丞于御史。”亦指居其位而未尽其责。宋欧阳修《国学试策第三道》:“贤者旌之以劝善,不贤者罚之以去恶,则列职虽云

  • 张仲蔚

    源见“仲蔚蓬蒿”。借指隐居贫士。唐 李元操《和从叔禄愔元日早朝》:“谁怜张仲蔚,日暮反蒿莱。”

  • 背水仗

    同“背水战”。谢雪畴《长江飞渡记》:“人人都知道这是一个背水仗,一个历史上最大的背水仗。”【词语背水仗】   汉语大词典:背水仗

  • 教忠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子之能仕,父教之忠,古之制也。”后以“教忠”谓教以忠诚仁厚。宋朱弁《曲洧旧闻》卷十:“览观谣俗,无忘遗爱之厚,永念教忠之余,皆谓是也。”宋黄彻《䂬溪诗话》卷八:“‘还将万亿寿

  • 陶侃运甓

    《晋书.陶侃传》:“侃在州无事,辄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其励志勤力,皆此类也。”后以“陶侃运甓”指志士仁人刻苦自励。清李渔《蜃中楼.献寿》:

  • 以鹿为马

    同“指鹿为马”。汉陆贾《新语.辨惑》:“秦二世之时,赵高驾鹿而从行。王曰:‘丞相何为驾鹿?’高曰:‘马也。’王曰:‘丞相误也,以鹿为马。’高曰:‘陛下以臣言不然,顾问群臣。’臣半言鹿,半言马。”偏正

  • 长育

    源见“顾复”。养育,使之长大。《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为温慈惠和,以效天之生殖长育。”引申为培育。宋苏舜钦《上范公参政书并谘目七事.谘目一》:“夫为国之要,在乎长育人才。”【词语长育】   汉语大词

  • 尝胆

    同“卧薪尝胆”。唐王维《燕支行》:“报仇只是闻尝胆,饮酒不曾妨刮骨。”【词语尝胆】   汉语大词典:尝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