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鸿鹄之志

鸿鹄之志

鸿:大雁。 鹄(hú胡):天鹅。 鸿鹄:泛指大鸟。此典指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早在年轻时就有要像大鸟鹏程万里飞行之远大志向。后以此典形容人的志向远大,必将有所作为。 陈胜(?——前208年),字涉,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人。 陈胜年轻时,曾经和别人一起被雇佣耕田,一次休息在田埂上,他叹恨不平地抱怨很久,便说:“要是谁将来富贵了,彼此都不要忘掉了谁。”受雇的伙伴们笑着应声问道:“你是被雇佣来耕田的,那里来的富贵呢?”陈胜叹息说:“唉,燕子、麻雀这些小鸟哪里能知道大雁、天鹅之志向啊?”此典又作“鸿鹄志”、“忘鸿鹄”、“陇上嗟”、“无忘耕垄时”、“燕雀”、“富贵不相忘”。

【出典】:

史记》卷48《陈涉世家》1949页:“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chuò绰,停止)耕之垄(田埂)上,怅(chàng唱,不称心)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庸者笑而应曰:‘若为庸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长叹)曰:‘嗟(jiē喈,叹息)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例句】:

隋·萧毂《野田黄雀行》:“不知鸿鹄志,非是凤凰群。”唐·李商隐《大卤平后移家到永乐县居》:“逸志忘鸿鹄,清香披蕙兰。” 宋·王令《秋日感愤》:“蛟龙不是池中物,燕雀焉知陇上嗟。” 宋·陆游《赠成封州》:“极知自有封侯骨,但要无忘耕垄时。” 宋·辛弃疾《破阵子》:“燕雀岂知鸿鹄,貂弹元出兜鍪。” 宋·黄庭坚《寄陈适用》:“富贵不相忘,寄声相慰藉。” 元·王实甫《西厢记》三本一折:“休教他……藕丝儿缚定鹍鹏翅,黄莺儿夺了鸿鹄志。” 元·郑德辉《王粲登楼》第1折:“大丈夫仗鸿鹄之志,据英杰之才。”


偏正 比喻高远的理想。《吕氏春秋·士容》:“夫骥骜之气,~,有谕乎人心者诚也。”元·郑光祖《王粲登楼》1折:“大丈夫仗~,据英杰之才。”△褒义。多用于志向方面。→志在四方 壮志凌云 ↔自甘堕落


【典源】 《史记·陈涉世家》:“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庸者笑而应曰:‘若为庸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今译】 秦末陈胜,字涉,年轻时家中贫穷,给人当佣工,在田头休息时,自己感慨了半天,对别人说:“如果今后富贵了,彼此不要忘记。”一同当佣工的人都笑话他:“你是个给人干活的穷汉,会有什么富贵?”陈胜叹息说:“唉,燕雀哪里会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志向远大;或以“燕雀”指安于现状,庸碌无为的人。

【典形】 富贵不相忘、鸿鹄志、陇上嗟、忘鸿鹄、无忘耕垄时、燕雀、苟富贵无相忘、垄上兴大楚、鸿鹄同燕雀。

【示例】

〔富贵不相忘〕 宋·黄庭坚《寄陈适用》:“富贵不相忘,寄声相慰藉。”

〔鸿鹄志〕 隋·萧毂《野田黄雀行》:“不知鸿鹄志,非是凤凰群。”

〔陇上嗟〕 宋·王令《秋日感愤》:“蛟龙不是池中物,燕雀焉知陇上嗟。”

〔忘鸿鹄〕 唐·李商隐《大卤平后移家到永乐县居》:“逸志忘鸿鹄,清香披蕙兰。”

〔无忘耕垄时〕 宋·陆游《赠成封州》:“极知自有封侯骨,但要无忘耕垄时。”

〔燕雀〕 宋·辛弃疾《破阵子》:“燕雀岂知鸿鹄,貂蝉元出兜鍪。”


【词语鸿鹄之志】  成语:鸿鹄之志汉语词典:鸿鹄之志

猜你喜欢

  • 开口笑

    《庄子.盗跖》:“(跖谓孔丘曰)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除病瘦死丧忧患,其中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矣。”柳下跖告诉孔丘说,人生在世,应该懂得通达人情世道,譬如目欲视色,耳欲听声,口

  • 隋照

    同“隋侯之珠”。南朝 齐萧子良《与南郡太守刘景蕤书》:“养志南荆,可与卞宝争价;韬光楚服,固同隋照共明。”

  • 白袷玉郎

    《世说新语.轻诋》:“支道林入东,见王子猷兄弟。还,人问:‘见诸王何如?’答曰:‘见一群白颈鸟,但闻唤哑哑声。’”白袷(jiá),即白色衣领。晋.王徽之兄弟喜穿白领衣服,隐者支道林故以“白颈鸟”嘲弄之

  • 辨日炎凉

    《列子.汤问》:“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

  • 姑苏麋鹿

    源见“鹿走姑苏台”。表示国家败亡,宫殿荒废。唐皮日休《馆娃宫怀古》诗:“姑苏麋鹿真闲事,须为当时一怆怀。”【词语姑苏麋鹿】   汉语大词典:姑苏麋鹿

  • 箪瓢颜乐

    源见“箪瓢陋巷”。谓安于清贫,自得其乐。宋赵长卿《贺新郎》词:“负郭田园能有几,随分安贫守约,要不改箪瓢颜乐。”

  • 祸生萧墙

    见“祸起萧墙”。《封神演义》35回:“岂知~,元旦灾来,反了股肱重臣,追之不及。”【词语祸生萧墙】  成语:祸生萧墙

  • 舍近求远

    形容舍弃易于取得的,反而追求不易取得的,用以批评不讲求实际效果。臧宫(?-58年)字君翁,颖川郏(今河南郏县)人。东汉光武帝将,以功封朗陵侯。建武27年(公元51年)上书请趁匈奴内乱时前往攻击。光武帝

  • 蹄筌

    源见“得鱼忘荃”。指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或反映事物的迹象。《宋书.谢灵运传》:“磻弋靡用,蹄筌谁施?”南朝 陈姚最《〈续画品〉序》:“自非渊识博见,熟究精粗,摈落蹄筌,方穷至理。”【词语蹄筌】   汉

  • 聊复尔

    同“聊复尔耳”。宋姜夔《征招》词:“一丘聊复尔,也孤负幼舆高志。”宋范成大《次韵时叙》:“作诗惜春聊复尔,春亦何能与人事。”【词语聊复尔】   汉语大词典:聊复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