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字泊堡
明置,属懿路千户所。即今辽宁铁岭县西南小丁字泡。《方舆纪要》卷37铁岭卫:丁字泊堡“在懿路所西,接沈阳卫蒲河所界”。
明置,属懿路千户所。即今辽宁铁岭县西南小丁字泡。《方舆纪要》卷37铁岭卫:丁字泊堡“在懿路所西,接沈阳卫蒲河所界”。
即今广西武宣县与桂平县间黔江段。《舆地纪胜》卷105象州:大藤溪“在武仙县东南百五十里。源出浔州大立山下,注于浔江。又有大藤峡”。《方舆纪要》卷109武宣县:浔江在“县东南三十里。亦曰大藤峡水,即柳江
即今河南封丘县北三十四里黄德镇。旧属滑县。清尹耕云 《豫军纪略》 卷2: 咸丰十一年(1861) 五月,会匪 “东窜滑县黄德集一股”。
在今山东济南市大明湖南岸。《清一统志·济南府二》: 鹊华桥 “古名百花桥,元易今名。遂以百花名其南桥。两桥相望,中为百花洲,洲上有百花台。环湖有七桥,今惟百花、泺源二桥。曾巩诗: 从此七桥风与月,梦魂
即今广西灵山县西南陆屋镇。明置林墟巡司于此。
在今甘肃靖远县南。《明一统志》卷37靖虏卫:乌兰山“在卫城南一百二十里。唐有乌兰县以此山名”。又称城南山。在甘肃省靖远县城南。树木苍郁,绿云拥黛,昔为“靖远八景”之一,名曰“乌兰耸翠”。山上古建筑鳞次
①在今天津市蓟县西北二十五里盘山紫峰下。相传为晋魏时建造,初名法兴寺,元改名栖云观,后改为少林寺。寺东有清泉水池,石壁凿有红龙腾跃水面,旁有“红龙池”三字, 为金大定七年(1167)刻石。寺前有菱角石
即札什伦布寺。在今西藏日喀则市南尼色日山下。清《西藏图考》卷3:后藏“有寺曰札什伦布,乃班禅额尔德尼坐床之所,旧名仍仲宁翁结巴寺”。
简称土南中旗。俗称永安札萨克旗。清雍正三年(1725)设,属土尔扈特部。旗府驻地在今青海兴海县西南,后迁今青海海晏县西北。
在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东南黄河北岸。《资治通鉴》:唐大中四年(850),“吐蕃论恐热遣僧莽罗蔺真将兵于鸡项关南造桥,以击尚婢婢军于白土岭”。即此。在今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北黄河北岸。唐大中四年(85
南朝梁置,属南安县。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北剑门镇。《梁书·张齐传》:“天监四年,齐进戍南安。七年秋,使齐筑大剑、寒冢二戍。”后废。川陕间交通剑阁道要戍。南朝梁置。在今四川省剑阁县北。《元和郡县志》利州益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