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三晋

三晋

古地区名。春秋末,晋国的卿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是为战国时的韩、赵、魏三国,史称三晋。其辖境屡有变迁,战国晚期相当于山西省,河南省中部和北部,河北省南部和中部。《商君书·徕民》:“秦之所与邻者三晋也。”即此。近代又用作山西省的别称。


春秋末,晋国的卿大夫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是为战国时的韩、赵、魏三国,史称三晋。《史记·周本纪》:贞定王十六年(前453年),“三晋灭智伯,分有其地。”《战国策·赵策》:“三晋合而秦弱,三晋离而秦强。”近代又用作山西省的别称。


猜你喜欢

  • 松江唐经幢

    在今上海市松江县中山小学内。建于唐大中十三年 (859)。幢高9.30米。现存二十一级,各级均有雕刻,内容为莲瓣、狮首、蹲狮、力士、海浪、郡主礼佛图,幢身刻陀罗尼经,并有题记、捐款人姓名及建幢年代。1

  • 葵丘聚

    即春秋宋葵丘。在今河南民权县东北。《续汉书·郡国志》: 外黄县 “有葵丘聚”。

  • 查村

    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九十里,南接黄山市界。清乾隆五十四年 (1789),泾县县丞移驻于此。集镇名。在安徽省泾县西南部、许溪北岸。属厚岸乡。人口 1400。附近产茶叶、蚕茧、板栗、笋干、桂花,素有“桂花村”

  • 金山都督府

    唐开元中置,治所在西州 (今新疆吐鲁番市东四十余里)。

  • 禅灵寺

    南齐置,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资治通鉴》: 南朝梁承圣元年 (552),王僧辩至张公洲,“乘潮入淮,进至禅灵寺前”。胡三省注: “禅灵寺,齐武帝所建。”

  • 韮园

    在今陕西西安市西。《资治通鉴》: 东晋太元十年 (385),前秦将李辨、都水使者彭和正 “屯于韮园”。秦王苻坚召之,不至。寻 “坚过袭韮园,李辨奔燕,彭和正慙,自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资治通鉴》

  • 密勒山

    在今四川会东县东。《方舆纪要》 卷74会川卫 “葛砧山” 条下: “密勒山在卫东二百里。产银矿。宣德五年置银场,遣官开采,以云南官兵充矿夫,寻罢。”

  • 寿春府

    北宋政和六年(1116)升寿州置,治所在下蔡县(今安徽凤台县)。辖境相当今安徽凤台、霍丘、寿县等地。金改为寿州。南宋绍兴三十三年(1162),升安丰军为寿春府,治所在安丰县(今安徽寿县西南安丰铺)。乾

  • 三王城

    在今湖北京山县北六十八里三王城村。《水经·涢水注》:小富水出大阳山之东,“而南径三王城东。前汉末, 王匡、王凤、王常所屯,故谓之三王城。城中有故碑,文字阙落,不可复识”。在今湖北省京山县北。《水经注·

  • 京张铁路

    从北京丰台至河北张家口市,系京绥线的一段。全长201公里。由詹天佑主持修筑,清光绪三十一年 (1905) 动工,宣统元年 (1909) 竣工。旧铁路名。从北京丰台到河北省张家口。全长201千米。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