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上京

上京

①即上都。京都的通称。东汉班固《幽通赋》:“皇十纪而鸿渐兮,有羽仪于上京。”

②京都名。(1)唐渤海国以王都忽汗城为上京龙泉府,在今黑龙江宁安市西南渤海镇(东京城)。《新唐书·渤海传》:“天宝末,钦茂徙上京,直旧国三百里忽汗河之东。”即此。辽天显元年(926)为辽所灭,改为天福城。上京仿唐长安城建,规模宏伟。今尚存遗址。 (2)契丹会同元年(938)改皇都为上京临潢府,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南波罗城(上京城遗址)。(3)金初沿袭辽制,仍称临潢府为上京。天眷元年(1138)改为北京,以京都会宁府为上京,在今黑龙江阿城市南白城。

③亦名西楼。辽五京之一。为前期首都。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南波罗城(上京城遗址)。神册三年(918)建,名曰皇都。《辽史·地理志》:“上京,太祖创业之地。负山抱海(河),天险足以为固。地沃宜耕植,水草便畜牧。……天显元年,平渤海归,乃展郛郭,建宫室,名以天赞。……城高二丈,不设敌楼,幅员二十七里。”天显十三年(938)改名上京,置临潢府。金天眷元年(1138)改为北京。古城遗址尚存。


(1)在今黑龙江省宁安市西南渤海镇。渤海国以王都忽汗城为上京龙泉府。(2)即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东南林东镇南古城。契丹会同元年(938年)改皇都为上京临潢府。为辽前期首都。自辽圣宗统和二十五年(1007年)以后,首都移至中京大定府,此成为旧都,亦为陪都。金初仍旧称,天眷元年(1138年)改称北京。(3)在今黑龙江省阿城市南白城。金天眷元年(1138年)以京师会宁府为上京,正隆二年(1157年)废上京称号,大定十三年(1173年)复称上京。

金上京城遗址示意图

辽上京城遗址示意图


猜你喜欢

  • 乌鲁木齐厅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置,为直隶厅,属甘肃省。治所即今新疆乌鲁木齐市。三十八年(1773)改为迪化州。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置,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直隶甘肃省。三十八年降为迪化州

  • 阿母山

    在今云南砚山县东北阿猛镇。《方舆纪要》卷115维摩州:阿母山“在州(今县西北维摩)东南九十里。高千余仞。下有阿母驿”。

  • 阳石

    即荡石。在今四川渠县东北七里八濛山一带。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刘先主志》:建安二十年(215),“(张)郃数犯掠巴界,先主令张飞等进军宕渠之蒙头拒郃,相持五十余日。飞从他道邀郃战于阳石,遂大破郃军,郃失

  • 札肥河卫

    明永乐七年(1409)置,属奴儿干都司。在今黑龙江省同江市北松花江与黑龙江会合处附近。后废。明永乐七年(1409年)三月置。治今黑龙江省同江市东北。属奴儿干都司。后废。

  • 栖鸡城

    亦名鸡栖城。唐吐蕃建,在今四川茂县西北。《资治通鉴》: 唐贞元十七年 (801),韦皋 “遣将将兵二万分出九道,攻吐蕃维、保、松州及栖鸡、老翁城”。《新唐书· 吐蕃传》: 元和十三年 (818),“剑

  • 白鹿泓

    在今山西盂县西。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并州盂县西有白鹿泓,源出白鹿山南渚。”《清一统志·平定州》:“白鹿泓在盂县西北三十五里,一名白鹿泉。”

  • 水闸渠

    在今河北赵县西南。《方舆纪要》卷14赵州:水闸渠“在州西南二里。《志》云:旧引清水河入城濠,壅而无泄,为东北田畴患,因凿此渠,西南出,会于洨河。今淤。近郊复多水害”。

  • 护甲水

    即侯甲水。又名胡甲水。在今山西武乡县西北百里。《元和志》卷15乡县:“护甲水,在县(旧治)西北八十里。”

  • 金钱圩

    即金宝圩。在今安徽宣州市西北。

  • 南镇

    ①在今河北文安县西北。清 《日下旧闻考》卷121保定县: 南镇 “在城 (今文安县西北新镇) 南十八里。按 《保定县志》: 南镇为南北往来孔道,河流环绕,岸有古柏横接如桥,行者便之。《邑志》 谓之柏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