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兰国
战国至汉初古国。在今贵州都匀、福泉、黄平、贵定等市县一带。战国楚顷襄王遣庄蹻入滇,攻克其地。西汉元鼎六年(前111)伐南越,发南夷兵,《史记·西南夷列传》 载:“且兰君恐远行,旁国虏其老弱,乃与其众反,杀(汉)使者及犍为太守。”汉以击南越之军还诛且兰君,平西南夷为牂柯郡, 于且兰地置故且兰县。
在今贵州省东部以黄平为中心的沅水上游水、清水江流域。战国楚顷襄王遣庄蹻入滇,攻克其地。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伐南越,发南夷兵,诛隔滇道者且兰,置为牂柯郡。
战国至汉初古国。在今贵州都匀、福泉、黄平、贵定等市县一带。战国楚顷襄王遣庄蹻入滇,攻克其地。西汉元鼎六年(前111)伐南越,发南夷兵,《史记·西南夷列传》 载:“且兰君恐远行,旁国虏其老弱,乃与其众反,杀(汉)使者及犍为太守。”汉以击南越之军还诛且兰君,平西南夷为牂柯郡, 于且兰地置故且兰县。
在今贵州省东部以黄平为中心的沅水上游水、清水江流域。战国楚顷襄王遣庄蹻入滇,攻克其地。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伐南越,发南夷兵,诛隔滇道者且兰,置为牂柯郡。
亦作米西儿、密徐篱、勿斯里、米昔儿、密思儿、密乞儿。即今埃及。为埃及自称。《元史·郭侃传》: 丁巳岁 (公元 1257年),侃攻下天房,“又西行四十 (当为千) 里,至密昔儿。会日暮,已休,复驱兵起,
秦于周慎王五年 (前316) 灭蜀国后在郫邑置,属蜀郡。治所在今四川郫县北一里。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 周王四年 (前311), 张仪张若建“郫城,周回七里,高六
唐贞观中置,属芝州。治所在今广西忻城县南隆光村。北宋废。古县名。唐贞观中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忻城县南龙光。属芝州。北宋废。
古黄河支流。自今河南濮阳南分黄河水东出经山东鄄城、郓城南,折北经梁山西、阳谷东南,至阿城镇折东北经茌平县南,东注济水。《汉书·沟洫志》: 元光三年 (前132),“河决于瓠子 (今濮阳市西南),东南注
即今四川合川市东北渭溪镇。清光绪《合州志》 卷4: 渭子溪 “距城一百里”。
战国赵长城西端障塞。即今内蒙古乌拉特中旗西南狼山南麓之石兰计山口。《史记·匈奴列传》:赵武灵王 “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西汉时卫青领兵出此,与匈奴右贤王作战。东汉窦固等数路伐匈奴,祭肜军
即今河北栾城县西北窦于镇。清同治 《栾城县志》 卷2村镇: 窦妪村 “属守信社,在南赵村西,距城二十五里”。在河北省栾城县西部。面积57.9平方千米。人口4.8万。镇人民政府驻窦妪,人口7320。旧名
原名啬公墓。在今江苏南通市南十六里南郊公园内。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人。光绪状元。近代立宪派,实业家。墓茔座北朝南,为方形陵台式。墓椁在陵台中央。墓椁后置方座形碑,高3米,
金明昌六年 (1195) 改招安县置,属滨州。治所即今山东沾化县西古城镇 (沾化城)。元于钦 《齐乘》 卷3霑化县: “取龚遂为渤海太守,海滨之民复沾圣化立名。” 元属济南路。明属济南府。清雍正十二年
在今广西靖西县西北。《清一统志·镇安府》: 照阳山 “在归顺州西北一百五十里。州界群峰联络, 惟此突然高耸, 峭壁险, 无路可上。 中有石洞,正含朝旭,虚敞清幽,可坐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