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东明县

东明县

王莽改东昏县置,治所在今河南兰考县东北。东汉以后复名东昏县。西晋废。北宋乾德元年(963)复置,属开封府。金初移治今山东东明县南三十里东明集镇,属曹州。元属开州。明洪武初徙治云台集(在今东明县西十五里)。弘治三年(1490)移治大单集(今山东东明县治)。清属直隶大名府。民国初属直隶大名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1949年划归平原省。1952年划归河南省。1963年改属山东省。


(1)古县名。北宋乾德元年(963年)升东明镇置,治今河南省兰考县东北。属开封府。金避河患,徙治今山东省东明县南东明集。属曹州。元属开州。明洪武十年(1377年)省入长垣县,弘治三年(1490年)复置,徙治今县。属大名府,万历中仍属开州。清属大名府。(2)今县名。在山东省西南部,与河南省为邻。属菏泽市。面积 1369.9 平方千米。人口74.2万。辖7镇、6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西汉置东昏县,治今河南兰考县北,属陈留郡。晋省。北宋乾德元年(963年)复置东明县,属开封府。金初废东明县,后复置,移于今县南东明集。元属大名路开州。明洪武元年(1368年)迁治今县西之西东明集,属河南分省开州。十年撤东明县入长垣县。弘治三年(1490年)复置,迁治大军集,即今县治。清属大名府开州。1914年属直隶大名道,1928年属河北省。1940年3月建东明县抗日民主政府,同年6月撤。1943年复建,1944年又撤;1945年再建。1949年属平原省菏泽专区。1952年撤平原省,划归河南郑州专区。1955年改属开封专区。1963年划归山东省菏泽专区。1967年属菏泽地区。2000年菏泽地区撤销,属菏泽市。地处黄河冲积平原,西北濒临黄河,境内另有洙赵新河、万福河、鱼沃河、东鱼河等。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以小麦、玉米、大豆、花生、西瓜为主。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矿产有石油、天然气,是中原油田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有石油化工、粮油加工、木器加工、纺织、服装、地毯加工等。新兖铁路横贯县境,有济兰、高兰、东丰等公路通过县境。


猜你喜欢

  • 界沟镇

    北宋置,属万寿县。即今安徽界首市。清光绪重修 《安徽通志》 卷42颍州府太和县: 界沟镇“亦名界首集”。在河南省虞城县南部。面积67平方千米。人口3.9万。镇人民政府驻界沟,人口2300。古时村南有沟

  • 九里村

    在今江苏常州市西北。《宋书·孔觊传》:泰始二年(466):孔觊“所遣孙昙瓘等军,顿晋陵九里”。《资治通鉴》卷131胡三省注:“其地在晋陵西北九里,因以为名。”

  • 盐场

    在今湖北长阳县土家族自治县西。《后汉书·南蛮传》: 廪君 “乃乘土船,从夷水至盐场”。《水经·夷水注》: 温泉,“父老传此泉先出盐,于今水有盐气。夷水有盐水之名,此亦其一也”。

  • 战国魏邑。在今河北大名县东南。《史记·赵世家》:惠文王二十三年(前276),“楼昌将攻魏几,不能取。十二月,廉颇将攻几,取之”。《清一统志·大名府二》 “几城”条引《括地志》:“几城在元城县东南。”古

  • 裴村

    在今山西长治市西北。《资治通鉴》: 唐会昌五年 (845),“诏发昭义骑兵五百、步兵千五百戍振武,节度使卢钧出至裴村饯之”。即此。《方舆纪要》卷42潞安府: “裴村在府西北五里。”(1)古地名。在今山

  • 奉新县

    ①三国吴孙权置,属武昌郡。治所在今湖北阳新县西北。隋开皇九年 (589) 废。②五代南唐升元元年 (937) 改新吴县置,治所即今江西奉新县。《郡县释名》 江西卷上: “南唐改奉新县。李昪以国号唐,讳

  • 仙都山

    ①即缙云山。在今浙江缙云县东二十三里仙都乡。《元和志》卷26:缙云山“一名仙都,一曰缙云,黄帝炼丹于此”。《方舆纪要》卷94缙云县:仙都山“本名缙云山,唐神龙初以此名县。又名丹峰山,天宝七载改今名,道

  • 苦峪城

    又名锁阳城。在今甘肃安西县东南桥子乡南。一说即汉,晋冥安县故址。明宣德十年 (1435)移沙州卫部众于苦峪,正统六年 (1441) 建城,未几部众入居塞内甘州。天顺后城为哈密卫部众所居。《明史·西域传

  • 弇山园

    在今江苏太仓市隆福寺西。《清一统志·太仓州一》: 弇山园 “明王世贞筑。中叠三峰。曰上弇、中弇、下弇,极园亭林木之胜”。王世贞所著书有《弇山堂别集》。后人又以 “弇山” 为太仓别称。

  • 白杨岭

    在今河北易县西北四十里。《水经·易水注》:白杨水“出逎县西山白杨岭下,东南流入濡水”。又《清一统志·易州》:白杨岭“岭多白杨树,故名。俗讹为白羊”。